第一六零章专吃名特优的饕鬄-第2/3页





    回头和杨奎一商量,杨奎乐疯了,不用再和天斗,和地斗,与人斗,而且子子孙孙都都有一技防身。杨奎按耐不住兴奋,飞快的跑到部下中去说吴怀斌的决定。吴怀斌的财神招牌,在大唐是金字招牌。杨奎的部下们齐刷刷的跪在地上,向吴怀斌和九娘磕头。吴怀斌心里那个恨啊,都是雨后,跪下那些衣服……吴怀斌心疼。

    吴怀斌买足了,够杨奎下属和他们的家属2年的生活资料。在苏州租了大批运输船,又让李治弄来了通行证。6千多人的迁移,无论哪个州府都想截留,6千人的加入,直接把下等州变上等州。

    懒的去和官府打交道,让李治去很合适,虽然现在才8.9岁的小正太,但是上位者的气势如同实质一般,那些官员,见到这小正太怎么会为难?更何况这小正太身后还有个大沧龙,那些小鱼小虾吓的哆哆嗦嗦的。

    在苏州玩了半月,安排好杨奎他们部下,而这2百多人的昆仑奴却成了问题。吴怀斌不想让异族人接触核心的东西,哪怕是奴隶也不行。把他们卖了,也不是吴怀斌的作风,思来想去,没有个好的办法,最后决定仍给冯盎,在装船的时候,却改变了主意,扔给李二。

    船队回到阔别4,5年的杭州,前两次都匆匆的来去,并没有停留多久,现在的杭州,没有苏堤,没有白堤,没有三潭映月,也没有雷峰夕照,甚至没有西湖。现在的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大汛之后和钱塘江连为一体,夏日却被晒成沙洲。

    夯土城墙外包着青砖,而形制不过是一个下等的州府,这是座新城,前朝新造的,没有三吴都会,也没有柳永笔下的参差十万人家,这只是一个小城,在发展中的小城。吴怀斌没有见景生情,有的只是深深的惆怅。

    江南,因水而生,因水而盛,却也因水而瘟疫横行。一直以来国家重心都在长江以北,南北朝的时候才南迁时开发一部分。但也只是开发一部分,没有水利,没有较好的道路,甚至没有专门饮用是水井。一旦瘟疫来临,整村整寨的死去。

    吴怀斌突然有了想治理一方的想法,以前是讨厌官场,现在想让民众过的好点。但吴怀斌又怕麻烦,怕无尽的内斗,怕自己的声望再提高,自己不愿意掌控。

    吴怀斌突然有了想治理一方的想法,以前是讨厌官场,现在想让民众过的好点。但吴怀斌又怕麻烦,怕无尽的内斗,怕自己的声望再提高,自己不愿意掌控。

    矛盾体吴怀斌把杭州西湖的设想写了下来,当然是前世的样子。钱,缺钱,很缺钱,这是所有大唐所有的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国库虽然有钱,但分摊到地方上也不到万贯,说难听的,连开支都紧巴巴的,那有什么钱来修路,建水利?

    财政和基础投入永远是鸡和蛋的故事,这千年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更何况现在是这物质贫乏到极点的初唐?杭州光有西湖还是不行,没杭州没有自己主打的产业,是兴旺不起来的。如同扬州有盐和运河,太原有钢铁重工业。而杭州拥有什么?吴怀斌在一直想给杭州找一个自己的名片。

    旅游?有点扯淡,现在又不是后世,全世界人都知道西湖,更何况就算知道了,也来不了,这交通都是问题。蚕桑?重心一直在湖州,绍兴,苏州那一带,杭州刚兴起肯定不能作为主打。茶叶?龙井茶好像就在西湖以西这一带,到可以试一下。其他的,橡胶深加工到是还可以,突然想起,自行车是不是可以弄出来了,这东西比较简单却很实用。

    吴怀斌知道杭州府库没有钱,但杭州有中央银行,于是吴怀斌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李二,一封和自己策划书送到杭州府衙,交给杭州县令。其实也就是让政府以税务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这样的操作,在后世非常的成熟。采用不采用是李二的抉择。

    一家人在龙井村转了一圈,当然现在没有什么龙井村,而是一片荒芜的山川。那个世界吴怀斌来杭州玩的时候,在阿里巴巴上班的朋友带来玩过。村子没有,但山还是那座山。吴怀斌让李妍儿记下,回头让义乌族人过来经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