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准备上京-第2/2页





    李刚把吴怀斌叫去,把几本印好的书籍送到国子监。吴怀斌说到妍儿也去长安时,李刚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说路上辛苦注意身体。顺便和嘱咐吴怀斌不要得罪人,埋头做事情。本来李妍儿有个丫环的,吴怀斌不喜欢有个灯泡在身边,打发去了学校学习。李妍儿天天都呆在吴怀斌身边,吴怀斌也很享受这种陪伴。

    初十,吴怀斌带着2匹驮马,来到兵工厂,把做好的马车拆开,运到到佛堂组装深装修,吴怀斌是懒人和怕死的人,整架车都是钢铁,窗户和门都是滑门。而里面的椅子背设计成可收放的,桌子也是。送到佛堂上漆,里面蒙上厚厚的真皮,怎么享受怎么来,高兴了还弄个床可以睡一下,为这个,他设计了1米9的轿厢。他为减震,采用弹簧和主轴弹簧钢相连的技术,往铸铁车轮先绑上吹了气的猪尿泡,然后上粘牛皮,粘几层用细铁丝绑一卷。

    元宵一过年算过完了,本来准备了好久的东西都在佛堂仓库装船。东西不多,就是李刚送人的书,枪,子弹,手雷,车。义乌江的水较浅大船是进不来的,只有小船到余杭再转大船。吴怀斌把虾笼什么的也带上,路上弄点新鲜的鱼虾吃,只有这样路上不会太单调。

    船到杭畴,和运纸船汇合,一路顺水而下,船行的很快,晚上就到达富春江。在江边第一次夜泊,远处的微微的渔火,让吴怀斌想起船上还有虾笼,于是叫妍儿一起放虾笼。

    这船是专门给吴怀斌和李妍儿的,被围在中间,他们两在船上跑来跑去,因为新鲜。也许是冬天的原因,笼子里的鱼虾比较少,但是两人只为玩,不在乎多少。两人玩的兴起,放的很晚,当然波纹阵阵荡漾开来……

    船在余杭换乘,把所有的货品在余杭换船,货物装上装下需要一天多时间。于是带着妍儿,来到余杭的一座酒楼,在2楼雅间,点了几个菜,让跟来的侍卫也一起坐下了喝酒。

    年过后没有多少时鲜菜,河鲜比较多,但总是比船上的饭食好的多。一群人吃的好了,在街上晃悠悠在街上逛,余杭运河起点,南下北上的货都在这里。

    大流通的时代过来的人见现在的店面还真没有什么好东西,就是贵,其他真没有好东西。但李妍儿没有见过,而且有搬运工,有人付钱。糖葫芦,买,白贝布,买,红皮萝卜没有见过,买,宝石,买,有个大款老公在身边就是好。

    可是这钱也太难花了,把侍卫能拿的都拿上了,总共才花十几贯,当然,十几贯也够别人十年的花销了。你要知道那时候一家农民也就吃盐,买铁器要花钱,其他的很少。盐吃的是望盐,除了农忙基本不大吃盐,铁器么,买一次用个10来年。

    对于吴怀斌来说,前世也没有很痛快的花过,一般被老婆看的很紧,口袋放100块就算多了,弄的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的怕老婆人的通病。

    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扬州大都督府派遣的战舰,就和货物一直到大石头城,在石头城也就留了一晚上。和李孝恭也没有留他,晚上没聊了几句就催吴怀斌去长安,还好是天亮走,要不吴怀斌就翻脸了。

    也不怪李孝恭,现在的李二很被动,因为杀兄弑弟,而在10月的时候有威逼李渊让位,灾荒兵祸连连,国库空虚。还好前2月有200万贯送进国库,解了一些麻烦,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缺额。当然李二也不指望这边能弄钱上去,写信和李孝恭这个宗族里能力最好的人发发牢骚。

    李孝恭当然知道李二的苦,所以一见吴怀斌上来了。就准备了150万贯。又让重要客户付定金,凑了50万贯,一共200万贯起运。两次起运的资金已经超过一年的国税了。

    当然这次起运的200万贯,很早就报给李二,李二很是震惊,才短短半年不到,就一个小小的纸张就买了近400万贯。有御史提议,让吴怀斌把造纸技术交出来,泽慧天下。李二心里暗诽:“泽慧天下?泽慧你的口袋吧?”于是把奏折压下了。

    吴怀斌的铜板纸上市,纸价由上半年的60文跌到现在的40文,读书的压力减少很多,但那些靠卖纸的那些中间商,亏损的非常严重。线装书本销售非常好,光长安就《论语》买了2万多册,扬州卖了6万多册,各种书籍的订单,义乌那边一年都印不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