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建文帝,回不来喽-第2/3页



    金幼孜倒是真喘上了,当场抖开包袱,就在土圩子门下换了身绿袍,随后戴好官帽,堂而皇之地走了进去。

    “可否带本官在村里看看?”

    见了这副架势,张二郎又惊又怒,瞥了同窗一眼,勉强压下火气,显然平日横行乡里,脾气惯得有些大了,养气的工夫也着实不到位。

    “上官且随我来吧。”

    在张二郎的带领下,朱棣等人在这个还算挺大的村落里逛了逛。

    总体来说,村子的状况没有朱棣想象的那么差,不说是如桃花源那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算是几十亩分散成小块的旱地圈在了村子后连着小山包的地方,家家户户算不上都有家禽,但是鸡还是不少见的。

    村前面有个土坳,后面有一座小山的余脉,一条小河.或者称作小溪可能更合适一点,成年人一跃而过的那种。总之,算是一处风水宝地了。

    土圩子除了前面的正大门,靠着小山的地方还有个小门,门前是有土路的,虽然被紧紧地关着,但想必门后应该也有路通往山里。

    “这女人是?”

    金幼孜眼见着一户人家的女人,被男人撵狗似地赶进了畜栏里,披散着头发瑟瑟发抖。

    张二郎看了眼,随口答道:“做错事了。”

    金幼孜张口欲问,旋即想到了什么似的,止住了嘴。

    秋天日头沉的早,不比前阵子绵长的夏日,耳边早已习惯的蝉鸣亦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地无影无踪。

    村子里早已没有在外活动的村民,村长.或者说坞堡主人的家里,几人被安排下来休息。

    送来的馒头和水被放在了一旁,没了热气也没人动一口。

    童信领着几名侍卫布置好了防御,手里那把尺寸惊人的牛角大弓,已经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

    朱棣和金幼孜盘膝坐在榻上,朱棣喝了一口自己牛皮水袋里的凉水,又从怀里掏出一张表面已经有些被湿气泡得发白的芝麻烧饼,塞进嘴里便咀嚼了起来。

    “陛下以千金之躯,只身入虎穴,似乎一点都不慌张。”金幼孜一手拿着饼,一手虚虚张开捧着掉下来的芝麻,边吃边说道。

    “狗屁虎穴,这也算虎穴,那北元大帐算什么?大宁城算什么?”朱棣含混说道,“当年朕还是青年的时候,就藩北平没多久,便带着大军北征,深入漠北上千里直捣北元巢穴,雪夜奇袭,带兵包围了北元大帐,招降了北元的太尉、丞相、知院无数.更遑论靖难的时候,北平被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给包围了,朕自绝退路,出塞两千里强取了宁王的兵马,跟这些相比,眼下一个小小村落又算得了什么事?”

    金幼孜点点头,这倒也是。

    朱棣这种狠人,这辈子干过胆大包天的事情可太多了,眼下确实算不得什么。

    看着金幼孜吃了一嘴的芝麻,朱棣看着童信笑道:“不要慌,童指挥使保伱全须全尾地走出去。”

    “是因为童指挥使的那只海东青出去报信了吗?”金幼孜问道。

    童信沉闷开口。

    “通知附近的忠义卫,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那是?”金幼孜一时诧异。

    朱棣指着童信手里的那把牛角大弓说道:“看到这把弓了吗?”

    金幼孜点了点头,朱棣复又说道:“童指挥使这手弓术,天下无双!”

    “靖难的时候,有一次南军颓势已显,便欲做最后一搏,有两个悍勇的鞑官带着精锐甲骑往朕这里不要命的冲那是真的千军万马厮杀在一起,童指挥使在那么乱的战场上,隔着数十步,一箭一个,把两个鞑官胯下战马的眼珠子给射爆了。知道什么概念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