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吏治-第2/6页



    “国师建议行考成法以来半年,造册章奏繁多,各衙门似乎殆无虚日,颇为勤勉,但敷奏虽勤,而实效多少,还是未知之数。”

    姜星火这番话虽然听上去像是在玩虚的,可也正合他的胃口——朱棣本就是通过造反的方式篡权夺位,因此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得位不正,害怕下面的人联起手来蒙蔽他。

    “是,朕有所耳闻,这便是国师在大明行政学院里,讲授的行政管理学所倡导的。”

    朱棣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召见姜星火,还是在城墙上。

    蹇义的态度很明确,对于其他只要不触及底线的变法,他一般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京察必须要按规矩来,这个是不能随便动的。

    朱棣话语说的不加掩饰,此时姜星火心里也是一凛。

    “老臣以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而这城墙,就是当初姜星火阻止国子监监生们叩阙时,朱棣等人当初站的地方。

    那么为何现在姜星火要来重提呢?

    如果是考成法,那么权力肯定是在吏部的。

    但眼下既然已经决定在谋朝换代这条路上走下去,为了日后自己的所有努力不会被士绅文官复辟,为了自己最后不沦为王安石、张居正那样的结局,他也只能打开这个盒子。

    而如果今年不仅考成法对天下官员出重拳,京察也对中枢各衙门再进行一轮优胜劣汰,官员们马上就会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继而人人自危,到时候对考成法的抵制,就会成为一种普遍共识。

    可这明显不符合蹇义的利益,因为蹇义掌管吏部,而考成法在事实上是对吏部权力的一次极大加强,即便蹇义真的认为有什么弊端,也不该说出来,否则是会影响自己的权力的,而手中的权力,无疑是这些大员们的立身之根基。

    而按照洪武朝旧制,京察的权力也是在吏部手里的。

    嗯,如果打个形象的比方,大明是一台机器,那么考成法就是对机器的定时检修和加机油。

    刑部为什么会被重重地砍一刀,还不就是因为三法司系统内部抱团太厉害?

    而说白了,至于内阁和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其实就是皇帝的手里两把刀,都是新成立不到一年的部门,即便参与进来,也没有多少自主权。

    “这个提议倒是有趣。”

    这种蒙蔽,并不是说朱棣通过锦衣卫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心理问题。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时候讲道理并没有什么用,有用的是对方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但吏部尚书蹇义这时候却也站出来说道:“臣也有话要说。”

    茹瑺在旁边没说话,因为不关他的事,但是依照他对皇帝的了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考成法是姜星火提出的,而如今却另起波折,想来是有什么算计在其中的。

    可谁成想,眼下竟是事与愿违,姜星火提出的这种类似三法司会审来进行京察的模式,直接分走了吏部的权力。

    蹇义的面色很严肃,神色间有些凝重,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短暂追忆。

    蹇义据理力争道:“京察一直都是吏部的职责,跟三法司会审性质不同,刑名之事或许还怕不够公正,可吏部本就是要履行官员考核奖惩的,若是不信吏部能做的公正,又该信谁?”

    但姜星火却反而大方地承认道:“蹇尚书说的有理,考成法第一年确实不应该指望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效,未来也一定会有很大的阻力,但正因如此,才要重新缩短并启用京察,将京察与考成法、御史巡视制度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从中枢到地方,从三年到每年、每季,形成多梯次全方位的吏治整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