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新的线索



    郭兆林一句小谈不是那种人,立即激起了李卫东的好奇心。

    不是哪种人?

    不是会出卖别人的那种人,还是说不是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自杀的那种人?

    就在这时,李卫东又听到郭兆林继续说道:“其实,我早就知道小谈的身份了。”

    “早就知道谈思培的身份?”

    李卫东眉头一挑,这个身份,明显就是自己这边的身份了。

    “当初小谈作为我的秘书,就算他再怎么小心,有些东西也是瞒不住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最后会是那种结局。”

    郭兆林叹了口气。

    他所谓的结局,明显不是自己被抓这个结局,而是大局的变化。

    其实,先前从郭兆林的资料中,李卫东就看出,对方不是那种权欲心很强的人,甚至某些时候有些淡泊名利,以及优柔寡断。

    他当初之所以能身居高位,更多还是因为家族,因为有个好哥哥。

    说实话,像他这种人其实更适合当一个学者。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明知道谈思培有问题,他也没有弃之不用,除了因为谈思培本身的能力外,也因为两人身上流着一样的血。

    至少,目标是相同的。

    那么,李卫东仅仅只是凭借资料都能看出来的东西,谈思培作为郭兆林的秘书,会看不出来?

    会不了解郭兆林的性格?

    而且他能不清楚‘出卖’郭兆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郭兆林的大哥,三番两次下令,让影子,让棋手解救他,足以说明郭兆林在他那位大哥心目中的分量。

    对方会牺牲郭兆林,成为谈思培晋升的阶梯?

    再参考当时那种情况,这种可能无疑更低。

    也就是说,谈思培是两面派的可能不大。

    那么,为什么他的悔过书里会那么写?

    当初又为什么把女儿送走?

    图的又是什么?

    毕竟根据后来的调查,谈思培工作的那些年间,能够被‘坐实’的泄密,也只有那一桩而已。

    等于用大炮打了个蚊子。

    这同样是三年前那桩旧案的疑点,也是孟冬青念念不忘的原因。

    估计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谈思培会背叛,会自杀。

    但他的确是死于自杀。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人可以作假,否则早就发现端倪了。

    还有那封出自对方手笔的悔过书同样无法作假。

    也就是说,悔过书是谈思培自己写的,也真的死于自杀。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时才会结案。

    但问题是,谈思培真的是自愿的吗?

    如果他没有做两面派,并不是那边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心甘情愿’自杀?

    幕后又是谁?

    “郭老,这些年有人联系您,想要救您出去吗?”

    李卫东继续问道。

    实际上,到此为止,他来此的目的已经完成。

    哪怕没有证据,但他已经相信,谈思培不是两面派。

    而对方的死,表面上也跟郭兆林没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