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怒



南京三大殿,谨身殿。

 跟姜星火前世北京故宫一样,南京三大殿的用途是类似的,最前面的奉天殿便是俗称的金銮殿,用以皇帝接受百官朝拜;中间的华盖殿较小,是举行各种典礼前皇帝的化妆间;后面的谨身殿,则是用来宴饮行乐。

 此时,朱棣正在谨身殿中大宴勋贵武臣,这个晚上,他之所以亲自设宴款待这些靖难勋贵和洪武开国勋贵,既是以这种形式,表达对众人的信任和爱重,也是在传递这某种继往开来的合作信号。

 朱棣穿着龙袍,站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俯视着台下黑压压的群臣。

 朕,乃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朱棣目光扫过所有人,语气平静地说道:诸位里面,不乏自己或是父辈,就是随太祖高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朕都念着你们对大明的功劳,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宴会。

 朱棣这话,是对靖难时期跟他作对的洪武开国勋贵说的。

 台下一片安静,显然没有人敢质疑君主的话语,更不必提在这时候说些什么了。

 朱棣的目光,转向了坐在国公一排里的魏国公徐辉祖。

 座次顺序更靠前的曹国公李景隆成国公朱能的位置都是空着的,魏国公徐辉祖一下子显眼了起来。

 徐辉祖沉默地低下了头,虽然徐皇后没少给这个大哥说好话,为朱棣而死的小舅子徐增寿他的独子也请求朱棣不要责罚大伯,但站错队,终究是站错队了。

 不论是徐家的两头押宝,还是徐辉祖本身跟朱棣犯冲,徐辉祖的境遇都很难熬。

 朱棣没有再说什么,敲打适可而止,他举起了酒盏,众多国公侯爵伯爵们,也跟着一起举起了酒盏。

 朱棣很满意,这里聚集了整个大明帝国的顶级勋贵,无论是多么强悍的将军,在他的面前,都只能俯首帖耳地宣誓效忠。

 不管愿不愿意,当朱棣举起酒盏的这一刻,这些人都在向他效忠!

 这也算得上是永乐元年难得的一个盛事了。

 打了四年仗,如今算是太平了下来。

 朱棣今年四十二岁,虽然身体强健,精神矍铄,但去年也觉得肝部略有不适,太医劝谏他,尽量少喝酒,徐皇后严格执行了医嘱。

 少喝酒以后,朱棣确实肝不难受了,但胃却被酒虫勾的痒痒。

 如今徐皇后正在后宫设宴款待宗室女命妇们,自是没人在朱棣身边盯着,于是朱棣满意地把偌大的双手才能捧住的复古青铜酒盏放到了嘴边。

 正欲吨吨吨的时候,忽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即几个宦官慌张地冲了进来,在迎过来的三皇子朱高燧耳边说了些什么。

 朱高燧微微颔首,然后疾步走向朱棣,低声说道。

 报,启禀父皇!国子监监生数千人闯了出来!

 前排的武臣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朱高燧又以极低的声音说了几句。

 朱棣脸色顿变,他怒喝一声:放肆,简直放肆!

 与此同时,台下的武臣们纷纷露出耐人寻味的神色,虽然大家早就知道,迟早会有人阻挠变法,但这一刻来的还是太快了。

 士大夫们终于按捺不住,选择了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发起这一手,他们真的想造反吗?

 朱棣的脸上泛起浓烈的杀机:大明律明文规定,国子监生员夜里不得出监区,胆敢冒犯朕的威严,绝不可饶恕!

 朱棣在台上端着青铜酒盏踱步了几下,愤然将酒盏摔在地上。

 传令给金吾卫守护皇城(宫城),去调忠义卫,命他们迅速赶赴洪武门集合,做好战斗准备。

 三皇子朱高燧抱拳道:遵旨!

 他转身离去。

 朱棣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开口说道:各位爱卿,你们也听见了,变法一事朕本打算徐徐图之,可现在,他们越界了!

 他冷笑一声:等把这些不长眼的东西消灭殆尽,咱们再慢慢谈事!

 众武臣连忙躬身称是。

 这才是朱棣一贯的反应,朱棣是从不害怕血流成河的,也不害怕别人指指点点。

 更何况,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国子监监生,碰见了出动整齐的忠义卫,能招架几个呼吸都很难说。

 魏国公徐辉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无奈地低下了头。

 徐辉祖看得出来,朱棣今天本来兴致极高,但正是因为心情好,所以被破坏的时候,才会更加烦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