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飞天



敌人,在舆论上,哪里最薄弱?

 不用朱棣思考,姜星火直接给出了答案。

 天理。

 陛下想来是对程朱理学,也有一定了解的。

 朱棣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他确实有一定了解,但这个一定,着实不太多。

 不过大约是晓得朱棣父子的理论水平应该比较薄弱,姚广孝帮忙解释道。

 程朱理学,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天理。

 而要追寻这个天理,就要从万事万物的本身上去讲求,也就是格物致知(天理)。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但是《大学》本身,并没有对格物致知做出解释,现在的解释,是后来人的理解。

 事实上,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某种关于最终解释权的隐患,姚广孝继续道。

 程朱理学里的格物,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格除心物,如果用佛家的说法,那就是格除贪嗔痴。

 第二层,则是格除外物,也就是了解这世间事物的道理,这理只能在具体的事中学,但学会后则可用于一切事中不拘泥于一二事物,也不要求格除全部外物,但总归君子是要格物的,否则无法致知。

 原因就在于,致知,这里面的‘致’是极致的意思,‘知’则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知性感知的意思。

 格物与致知的关系便是说,格物是致知的经过,致知是格物的目的。格物致知连在一起,就是通过格除心物和外物,让知识和感知达到极致,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有些接近。

 姚广孝对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讲解,非常简单易懂,朱棣和朱高煦父子听懂了。

 但又没懂。

 朱高煦挠了挠胡子问道:可这跟舆论战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在于。姜星火揭晓道,程朱理学,无论是二程还是朱熹,都没有告诉这个‘格物’到底是怎么‘格’的,也没有说清楚‘格物’所‘格’出来的‘天理’,究竟是什么样子。

 那么朱棣忽然有了某种猜测。

 姜星火平静的话语,证实了朱棣的猜测。

 理学做到不到的,科学能做到!

 科学,可以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办法来‘格物’,也能把‘天理’的根本道理,通过实验和理论,让全天下人,都弄清楚。

 而第一个要证明的道理,就是雨的道理。

 姜星火的话语落在朱棣的耳朵里,颇有些振聋发聩。

 高高在上的成云致雨,是敌人拿来攻击我们的天人感应吧?是字面意义上的‘天理’吧?

 姜星火的目光陡然变地锐利了起来。

 可是程朱理学,能解释清楚,成雨的天理是什么吗?

 他们不能!

 之所以这套理论,没人能否定,就是因为成雨在传统概念里,是老天爷的能力,是无法证伪或者证实的。

 朱棣微微有些激动了起来,这对于他来说,舆论战这个无形的战场,是一个不亚于上阵砍人的全新挑战。

 成云致雨的道理,国师确实讲过,可国师该如何给天下人证明呢?

 姜星火淡淡一笑道:在诏狱里,受限于环境,自然无法证明,但这不代表,现在不能证明。

 科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证。

 只要飞到天上去,人为地促使云层降雨,不就能证明了吗?

 飞到天上去?

 朱高煦在旁边都顾不上捋他心爱的大胡子了,当场目瞪口呆了起来。

 凡人,如何飞到天上去?

 朱高煦有了一个猜测。

 ——姜先生,您要施展仙法了?

 姜星火怔了怔,晓得对方是想差了,干脆说道:不用仙法,人一样可以飞天。

 飞天,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对天空的向往,也让人类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美好神话,就比如嫦娥奔月可那终究是神话,不是真实。

 有史书记载以来,并没有谁,真的飞到天上去。所以当飞天之说,出现在朱棣面前时,尤其是姜星火告诉他,不需要仙法,凡人也能一样飞天的时候,朱棣也有了几分不可置信。

 难不成,还能给人插上翅膀,凌虚御风?

 孔明灯,陛下应该见过。

 朱棣点了点头。

 姜星火又继续说道:在下会制造一个巨大的孔明灯,然后借助浮力,将其腾空,携带人飞到天上去。

 看着几人的神色,姜星火解释道: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也是可以用自然科学六大学科中的物理学来解释,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道理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