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舆战



国师回来了。

 大殿中,朱棣看向风尘仆仆的三人,由衷露出了一丝喜悦之色。

 主持变法,还是得姜星火和还俗的姚广孝来弄,让他自己面对群臣如同苍蝇振翅一般的反对声,还是太麻烦了。

 虽然受到了景清血誓的阻碍,先要处理好巨大的舆论风波。

 因此拜国师的仪式,以及成立总裁变法事务衙门,都得暂时拖延一阵子。

 但在朱棣这里,姜星火已经是国师了,从狱中破壁的那一日起就是了。

 见过陛下。姜星火作揖行礼道。

 有朱棣的特许待遇,姜星火见任何人,哪怕是皇帝本人和皇后,都不需要下跪,只需要作揖即可。

 嗯。朱棣微笑颔首,随后说道:来人,给国师和荣国公赐座。

 待姜星火与姚广孝在小锦墩上坐下后,朱棣把朱高煦离京后,南京城里又发生的一些事情说了说。

 主要是受到景清血誓的影响,反对变法的官员士大夫们纷纷上书,奏折都要把内阁给堆成山了。

 朱棣的态度统统是已阅不回。

 坐等姜星火和姚广孝回来再商议处置。

 说罢,朱棣问道:关于朝野间反对变法这件事情,国师可有良策教朕?

 这种事倒也不意外,其实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对策自然是有的

 姜星火思忖片刻,才将自己心中所想缓缓道来。

 舆论战,想要破敌,无非三个方面。

 喔?

 朱棣没想到,姜星火的对策一开口,听起来就很像那么回事。

 这让他心中对于姜星火的能力,不由地又多了一分肯定。

 第一方面,疲敌。

 姜星火的手搭在膝盖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缓缓说道。

 所谓疲敌,便是不在敌人的舆论战场上纠缠,而是从其他不能决定舆论战胜负,但可以令其疲于奔命的其他舆论战场上发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令其疲惫。

 具体来讲,通常是攻其所必救,也就是找准敌人必须要辩驳却偏偏不好辩驳清楚的内容。

 姚广孝白眉一挑,这个说法,他倒是第一次听说。

 真是另辟蹊径。

 不愧是姜圣!

 不过。姜星火话锋一转,疲敌是与敌人势均力敌时所采取的办法,如今陛下高高在上,其实还有一种进阶版的疲敌之策。

 听到这里,朱棣这些日子被文官士大夫烦的不胜其扰的大脑,终于清晰了起来。

 虽然知道双方并不在一个地位层级上,但朱棣之前想的,都是利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怎么把他们的嘴缝上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皇权也办不到。

 而如今听来,姜星火似乎另有办法。

 还请国师速速道来!朱棣急迫道。

 姜星火说道:让绝大多数上书反对的在野士大夫们,以及一部分文官,都去做一件事,以此疲敌。

 什么事?

 修书。

 朱棣蹙眉道:朕已经任命解缙为总裁官,主持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了。

 这里便是要说,某某事务总裁官/副总裁官,都是明代的处置具体事务的特设职位,也就是类似于姜星火前世的项目组组长/副组长这种,没有级别,办完事就交差取消职位。

 总裁也不是舶来词,始见于《宋史·吕蒙正传》,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而即将成立的总裁变法事务衙门,虽然姜总裁(官)听起来有些错乱感,但确实是明代正常处理特事特办的惯例职位。

 如果拿宋代以来的官场惯例来比喻,相当于,姜星火的国师是官职变法总裁官是差遣,跟解缙的侍读学士是官职内阁和实录总裁官都是差遣是一样的道理。

 说回正题,姜星火点拨道:非是《太祖高皇帝实录》。

 国师的意思是?朱棣忽然想起了什么。

 陛下一直想修的巨著。

 朱棣,以藩王之身造反夺位,武功彪炳,而文治不足,自然有心效仿此前历代帝王,修一部巨著彰显文治。

 这个念头,早就有了。

 只不过,想要修成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种规模的巨著,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难以计数。

 所以,朱棣打算等国库充裕后,再考虑,眼下只能先提前准备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然而,朱棣听着姜星火的话语,眼睛逐渐亮起。国师果然不愧是国师,仅仅几句话,却直指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