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票!】



以装备了作为动力的船只,配合数十上百门火炮,只需要一艘,就足以成为海上移动的炮台,而且可以做到部分无视风向条件。

 强大的机动性和火力,就如同海上的蒙古游骑兵一般,随时可以把敌人的陆上机动力量绕的晕头转向,进而撕扯开任何国家的沿海防线。

 而一旦获得登陆场,运输船队所装载的大批装备了胸甲与燧发火铳和刺刀的步兵军团,将如同一根尖锐的箭矢般,指向敌国的重要城池而此时,敌国的主力机动兵团,还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在陆地上艰难行军着。

 姜星火叹了口气,道。

 陛下,这就是下个时代的战争。

 朱棣闻言,眉毛微微一挑。

 作为超一流的军事天才,朱棣很轻易地就从姜星火的话语里,领悟到了这种海军战术的精髓所在确实跟蒙古人的战术极为相似,先利用超高的机动性进行拉扯,随后一击致命。

 蒙古人的战术之所以具有毁灭性,是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并不着急击溃严阵以待的敌人,而是选择用弓箭等远程手段不断袭扰,一旦敌军发动进攻,就迅速撤离,在远处集结起来,直到敌人的阵型被彻底拉扯开,或是陷入精疲力尽,才动用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进攻。

 把西洋人的海军战术里,炮舰比喻成蒙古人的轻骑兵,装载了火铳军团的运输舰比喻成蒙古人的重骑兵,那么就相当于先用炮舰舰队这个轻骑兵拉扯敌人,当敌人疲于奔命露出破绽时,再动用火铳军团这个重骑兵登陆给予致命一击。

 不错!朕也很期待,这样一支舰队,能够给敌国带来什么样的震撼?朱棣沉声说道。

 但前提是,和改良后的火炮火铳,必须要摆在朕的眼前,朕要亲眼看到它们的性能,是否真的可以推动新一轮的军事变革,形成

 代差。姜星火补充道。

 但陛下要知道,这一切,无论是铁马火炮火铳,都源自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体系,莺歌蓝就是在轻工业饱和后,大力发展了重工业,方才成为了靠着舰队和精锐火铳军团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工业是独立于传统手工的,在加工原料产出工业品这个过程,人可以通过机器控制所有因素,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标准,只需要这么做,就一定能生产出标准化的火铳和火炮乃至。

 兵仗局的工匠们,所从事还是手工业,而真正工业,是以机器驱动,而非人驱动的。

 人会犯错,机器则几乎不会犯错。

 相对能理解的较为直观的军事工业革新,让朱棣陷入了沉思。

 这便是所谓对症下药了。

 跟朱棣去讲轻工业里的纺织业能吸纳多少人口创造多少就业卖多少钱,远不如告诉他,重工业能为大明批量制造多少划时代的武器,能帮助他如何让大明变得更加武德充沛。

 之前隔着一堵墙,朱棣并不能深切地理解,工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他现在领悟了。

 工业,能制造更先进的武器!

 工业,能让大明扬威于全球!

 工业,能让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

 跟之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原来只是种植粮食供养人口,然后通过增加的人口基数和粮食产量,组建规模更大的军队。

 但在工业时代,逻辑则彻底变了。

 土里刨食的农业内部循环,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全球外部循环则扩大了交流的规模,只需要生产工业品,卖出去获得利差,大明就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而在怎么卖出去这个问题上,如果对方不配合,则需要动用一下大明的军队,来一点小小的划时代打击。

 朱棣望着天穹中高悬的冬日,心中涌现出一股豪迈感。

 这日不落帝国,莺歌蓝做的,我大明就做不得?

 姜星火静静地看着朱棣。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姜星火在刚才和过去的讲课里,已经完全告诉朱棣了。

 那么接下来,只有发展工业方面的具体问题了。

 朱棣给姜星火大略讲了一遍《变法八策疏》和意图将南北直隶作为两块变法试验田的事情。

 所以,姜先生认为,大明到底该如何发展工业,如何推动变革?

 朱棣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姜星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