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对付文官,信息隔绝就够了【求月票!】



不得不承认。

 姜星火的话,让朱棣破防了。

 内阁制度,源于朱棣召集翰林学士替他整理分流奏折。

 而内阁的成员们,在朱棣这个时代,是没有处理政务的权力的,只是朱棣的秘书而已。

 至于为什么会变成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样子,朱棣觉得姜星火说的也大差不差。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般旺盛的精力,和对政务孜孜不倦的兴致。

 朱棣的兴趣,更多地是投入在大明的国家战略决策,以及军事方面上,对于政务,并没有那么多的兴趣。

 所以内阁成立,其实是某种必然。

 要不然,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要有宰相呢?

 说白了,不就是皇帝自己处理政务太累,得找个人帮他干活吗?

 只是朱棣没想到,或者说没往哪方面想。

 他对政务不感兴趣,后世子孙当了皇帝,就对政务感兴趣了吗?

 不可能的,比他还懒!

 所以,处理政务的大权,也就渐渐地交到了内阁的手上。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从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所拟的票拟,再到万历前期张居正所拟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了皇帝批朱的蓝本,阁权之重阁职之隆,自不待言。

 朱棣被姜星火一句话打脸。

 可此时,却偏偏不好翻脸。

 不仅仅是朱棣还有求于姜星火,等待姜星火答疑解惑。

 更重要的是,朱棣知道,姜星火说的事情,其实很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几乎是必然出现的。

 那后世的皇帝,是如何对抗以内阁为首的文官系统的?

 面对朱棣的这个问题,姜星火的嘴角,挂上了淡淡的笑意。

 办法很多。

 有专心炼丹修道,还不忘用帝王心术分化控制文官的。

 有一心摆烂跟内阁对着干,四十年不上朝的。

 也有自己躲在宫里做木匠,推出大太监跟文官打擂台的。

 听了姜星火的回答,朱棣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朱棣觉得,自己已经够低估后世子孙了,但是他怎么都没想到,在姜星火口中的大明后世皇帝,比起他预计的更加离谱。

 咳那还请姜先生告诉朕,后世的这些皇帝,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来对抗文官系统,到底哪一个成功了?朱棣干咳了两声。

 放心,都失败了。

 姜星火信誓旦旦地说着。

 听见这句话,朱棣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了下来,随后才缓缓说着。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因为朕现在设立内阁的措施才会让文官在后世坐大?

 没错!

 姜星火看向了朱棣,认真地说着:不过正如我一直强调的,不应把问题归咎到某个人身上,所以话说回来,内阁虽然是你创立的,可是即便你不创立,后世的大明皇帝一样会创立一个外阁出来作为辅助机构,这个机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壮大。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内阁,而在于如何限制文官系统。

 这里便是说,姜星火的所有举动,不管是告知朱棣关于大明的未来,还是给朱棣点破大明的内阁制度卫所制度的弊端,根本目的都不是为了加强朱棣皇权,亦或是给大明这个封建帝国打补丁。

 姜星火的用意,是交换。

 姜星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他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必须把皇权绑到自己这边。

 而任何政治捆绑,无疑是都需要利益交换,继而形成共同体的。

 姜星火能跟朱棣做交换的筹码,便是他能替朱棣填上看不到的坑,拥有朱棣无法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并且能够预测未来。

 最后一点,也是姜星火在基于现实考量,给自己留下的比较神棍的后手。

 虽然姜星火关于所有个人和国家未来的预测,都是来自历史记载的。

 但问题是,朱棣不知道啊!其他人也不知道啊!

 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就是姜仙人能够预测未来,虽然这种预测未来,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不是随心所欲的。

 但他们并不知道,姜星火预测不了被改变后的未来。

 所以这份敬畏,会始终存留在朱棣等人的心中。

 那接下来,朕需要怎么做,才可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朱棣此刻迫切的想要知道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