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神算先生,万里知府-第2/5页



本来胪滨府可以设在那里,但现在不但需要中东铁路局批准,还有交付土地租金。

自己地盘给人家交租子?

清廷丢不起那个人,况且沙俄也不会允许。

而且徐世昌还详细了解过,庚子事变那年,沙俄士兵捣毁了那里的卡伦,守卡人纷纷逃逸。

胪滨府需要重新捡起巡守边界的职责,但却要面对无卡可守的局面。

那里的边界鄂博,就是划分界限的石堆,很多已经被毁掉,导致界限不明,经常发生摩擦。

如此一来,招民垦荒、开办税务、收拢流民等任务就会变得艰巨,没人愿意在天天剑拔弩张的地盘上种地。

赵传薪从未证明过他有治理一方的经验,即便真能给他个将军职,或许最后也是灰头土脸惨淡收场。

担心李光宗不同意,徐世昌又加上一句:“再者,喀尔喀四盟民情又有不同,朝廷用了数百年潜移默化,至今仍有嫌隙,遑论赵炭工之暴烈手段,怕是会平白将一些人逼到沙俄一方,莫如循序渐进。”

反正到时候赵传薪不能把胪滨府治好,可能他自己都没脸要更多地盘了。

先安抚住再说,完成朝廷给他下的任务。

属实说,李光宗知道赵传薪其实懂得很多,够聪明。但他也不认为当惯了甩手掌柜、性情懒散的赵传薪,能沉下心治理一方。

只要给赵传薪家里添置一把躺椅,那就一定会包浆。在鹿岗镇,赵传薪都是躺着听李光宗汇报工作。像秋天的蛤蟆,一戳一蹦跶。

他讨价还价,一是必须这么干,不能让清廷觉得可以任意拿捏他们。

另外就是想给赵传薪整个大点的名头。

至少听上去很牛逼的样子。

其实李光宗没有底气拒绝,只是在装腔作势。赵传薪刚烈,最多也不过是玉石俱焚。

可徐世昌最后加个自治权,让李光宗十分心动。有了自治权,即便是苦寒之地也大有可为。

最后,他还有一个巨大的顾虑。

但这个顾虑,不能和徐世昌讲。

李光宗说:“我需要征求掌门意见,他同意才行。”

他倒不是应付徐世昌,他只有建议权力,不能给赵传薪做决定。

挂了电话,李光宗给开平矿务局发电报,说明情况。

赵传薪翘着二郎腿,手里夹烟,看着电报内容。

丽贝卡·莱维在旁边给他斟茶。

赵传薪皱眉思索期间,第二封电报到了:辛亥将至,先生还须低调行事。历来改朝换代,新朝兵锋最利。我们尚且需要悄悄发展,偷偷变强,等将来不需要仰人鼻息,掌门再做计较不迟。新旧更替之时,莫如自己先离场。

他自始至终都没提,产业受到清廷和列强联手抵制的事情。

因为提了,赵传薪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要是将所有人屠戮个遍,更没人敢跟他们任何产业搭边了。

十天半个月或许勉强支撑,时间一久,他们就要被打回原形。

赵传薪对当官儿这事儿根本不感兴趣。

他说要裂土封王,也只是戏言。

如果真封了,那肯定也是清闲王爷,不过一个名头而已。

但他能从李光宗的话里,感受到他的态度。

回复:这个知府有什么好处?

李光宗很快给他发来:唐努乌梁海不容有失,先生曾说过,辛亥年处于库伦的蒙古王公主导分-裂,凡事预则立,我们何不提前布局,打破他们的不臣!先生曾说,翻天覆地且不论,镇疆守土匹夫有责。此外,胪滨府拥有自治权。先生可逐一蚕食,开疆拓土不在话下。届时先生或将成为一个亘古未有的知府,辖地千里万里……

李光宗了解赵传薪,知道哪些点能打动他。

果然,这么一说,就让赵传薪有了一种“忍辱负重”的使命感。

看,老子之所以当这个小小的知府,不为别的,只为保住偌大的疆土。

还有最后李光宗说的,搞不好赵传薪这个知府当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想想有点小激动。

当个王爷算个屁,能青史留名吗?说不定还要被骂一句封建余孽……可开疆拓土,那妥妥青史留名。

所以赵传薪回复:可。

李光宗松口气。

万分感激赵传薪对他无条件的信任。

能否治理好姑且不论,但李光宗会为赵传薪摸清胪滨府底细,会让他胸有成竹的上任。

……

凉州城。

天依旧干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