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海上轻骑兵求订阅-第2/2页





    可是,在李仙和玄正等上层的高压政策下,海军上下也只能哭丧着脸,接受这些福船进入战斗序列。

    其实,李仙坚持在海军广泛使用这些福船,并不是什么爱国情C爆发,认为中国人就应该用中国的船型,而是有很多现实的考量。

    首先,平底福船速度相当快,抗风暴能力卓著,英国人随便买艘八百吨左右的货运商船(也就是耆英号),第一次航行就能绕过好望角到达纽约,然后又从美国顺利到达英国,几乎航行大半个地球,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要知道耆英号原先只是下南洋的数百艘福船中的一员,这就说明其他福船也应具备类似能力和性能。

    其次,福船的建造成本非常低,排水量八百吨的福船售价也就一万两左右,如果是八百吨的西洋软帆船,价格怎么说也得在两万四千两左右,贵了一倍以上。

    其三,福船因为是平底船,载货能力出众,八百吨的船能载两百五十吨到三百吨的货物;而西洋的软帆船,千吨级远洋商船能载的货物也就在两百五十吨左右。

    其四,最关键的是,福船的建造周期非常短,只有高大的西洋帆船的十分之一,甚至比这更短的也有。

    比如,在各种物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艘福船开始建造到下水,只需要二十天的三十天左右,这还是传统普通造船厂的做法,华夏军的造船厂采用滑轮和蒸汽室等西洋技术以后,能把这建造周期再缩短一些。

    如果换上差不多的西洋帆船,从建造到下水,至少要花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就是达到两年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李仙算了一下,自己只要建造一个船坞,那么一年之内就能生产出十艘以上的八百吨级战船,这比起只获得一艘西洋战船,有吸引力多了。

    至于中国帆船不够坚固,两三发炮弹就有可能被打坏,这点小小的缺陷自动被李仙忽略,反正华夏军的海军建成后也不会跟英**舰硬拼,能扛两发炮弹和能扛两百发炮弹,其实没什么区别。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