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对付左少卿-第2/3页





    这种基本功种类繁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虽然不是真正的内练法门,更倾向于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但也是武者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学习武技的基础。

    如果这基础不牢固,就算再学多少绝世武技,那也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

    陈谦找来一个大盘,用黄豆和黑豆装满,又用木头削出两双二尺长的筷子来,让李仙左右手各拿一双筷子,把黑豆和黄豆分别从盆里挑出来,各自堆积到一边。

    这种东西,李仙以前倒是听说过,是练习手法和眼力的常见法门,真正学剑之人没有一个不学这个的,便咬牙学习起来。

    当然,这其中的枯燥和艰难,就不一而足了。

    这种基本功练习方法还不少,比如为了练习目力,在深夜看香头,远看近看都有,或者在河流边安装水力纺车,让李仙观察转动的纺车轮等。

    陈谦还在木板下面安装小铁论,竟做出很像现代滑板车的东西来,让李仙站在上面,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动作来,有些动作比李仙以前看过的专业滑板高手所做得还要艰难几分。

    这种基本功练习有数十上百种,拿数百种香的臭的东西混合,辨认出具体是用什么做成的;还让李仙吃各种东西,准确辨认出里面用的数十种材料,其中有些东西的来源极为独特,李仙都不愿意回想。

    有练习发力技巧的,有练习呼吸方法的,还有各种提升五感的法门,总之就是用各种方法折腾,提高和锻炼身体素质。

    这些训练,把李仙折腾得欲仙欲死,就这陈谦还老是摇头,说李仙其实不是练武的好材料,也就是目力因为被道种强化过还差强人意,其他地方也就中上水平,比那些大门派的天才弟子相差甚多,甚至不如很多普通的内门弟子。

    练习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李仙却逐渐琢磨出味道来,虽然陈谦老说他进步慢,但比起一般人应该还是强了无数倍。

    就比如分开黄豆和黑豆的练习,只练了一个月,他已经运用筷子如飞,左右手一动,十几分钟就能把盆里的黄豆和大豆都挑出来,整整齐齐分成两堆,害得陈谦将筷子的长度从二尺加到三尺,最后又加到四尺。

    按正常情况来说,一般人练习分开豆子,就算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也至少要练个三五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吧,自己在一个月内就能做到,简直是奇迹。

    这却不是因为李仙天赋不凡,而是因为之前获得过血瞳道种,眼力远胜一般人,能很清楚地分辨出豆子,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一般人练习三四年的。

    加上他体内的地龙道种能转化出先天真气,对力量的直接增幅不多,但对五感六识的提升效果却很明显。

    道种转化的先天真气的总量极少,甚至不够发一次掌风的,但可以帮助宿主体验内力,又能提高五感和六识,怪不得珍贵无比。

    李仙这段时间也开始明白,陈谦让他做的这些训练,都偏向于五感六识和微C方面的训练,对肌R力量的直接训练反而很少。

    举例来说,拳击手和外科医生都要训练手,但拳击手重在力量和速度,但外科医生重在灵活性,李仙现在做的这种训练就偏向于外科医生式的训练,而不是直接的拳击训练。

    真要打起来,外科医生是绝对打不过拳击手的,但是李仙的情况特殊,他的作战方式非常依靠洋枪火器,并不特别需要依靠肌R,所以对这种训练方式也没有太多抵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元观算是这个时代清朝最开放的门派之一,甚至将藏经阁开放给试炼者们,让试炼者们可以尽情阅览。

    李仙特意去观看,发现里面基本是些“明代单刀法选”、“太祖长拳”、“罗汉拳”等最基础的武学功法;也有一些有关武学基础知识的书籍,如“道种论”、“三千世界论”、“域外天魔”等;还有各种描述武学基本功的,如陈谦让他做的各种训练的法门在这里都能找到,甚至多达数百种,比陈谦教他所做的还要丰富很多。

    此外,还有各种传记和福地秘境探索故事等,都非常有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