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起



“诶诶诶,你们知道那家做二维产业的公司破产了吗?”

“哪家啊?这年头还有人做这老古董?”

“还能是哪家?全球不就Mythology他们故步自封?”

“Mythology…这名儿的兆头不太行啊,虚幻的想法。”

一片哄堂大笑。

但他们忘记了的是,Mythology的另一个重要含义——

神话。

Mythology公司总部,董事长办公室。

纤细修长的手指轻扣着桌面,右手则是随意将香烟夹在了食指和中指之间,有一下没一下地抽着烟。

吞云吐雾,潇洒不羁。

看似漫不经心的叶尘,实则正在大脑中飞快构思着什么。

他背了一个天大的黑锅。

从叶尘接手Mythology开始,这家公司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

对于公司内部的那些破事儿,叶尘并不打算细究,若要真查起来,董事会的那些老头儿一个也跑不了。

对于公司的运作模式,叶尘以为凭自己的留学经验应该能够实现结构性转变,力挽狂澜。毕竟在德国留学时,他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是以自家的老父亲跨越了两个国家,亲自来押他回国。但父子俩没想到的是,公司的运行机制已经僵化到了难以挽救的地步,以及Mythology本身最大的弊端——二维。

关于这个问题,叶尘早在出国前就和父亲商量过更新产业的想法,那个时候已经有三维产业陆续出现,只是不被人看好。然而,老成的叶昌庆并不非常支持儿子新潮的观点,就像政治教科书里所说的那样:“人们接受新事物也需要一个过程。”他打心眼里觉得叶尘还是个愣头青,顾全不了大局,看不到市场发展的前景。叶尘呢,又向来是个不喜欢争辩的主儿,看见自己亲爹不赞同他的理念,道不同不相为谋,便顺势出国留学了。

这一走,就是整整七年。

通过七年的深造,叶尘获得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也让他成为了青年一代的翘楚。在叶尘回国之前,他收到了来自各世界级一流大学的应聘信。外国对于人才是相当重视的,尤其是科技人才。他们给出了丰厚的薪水和奖金,甚者给一套独栋别墅或一辆全球限量的跑车。

最让人动心的是,破格为他个人建一座研究院,并且承担所有的研究开支。

了不得。

要知道,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研究院是很多科学家一辈子不敢奢想的事儿,有了研究院就相当于申请了一项专利。再加上不需要考虑科研经费,所以叶尘再不去就不识好歹了……

奈何亲爹前来威逼利诱,并道德绑架“你不回来就不是中国人,学了先进技术就该回来好好报效祖国”。叶尘寻思着咱家企业不仅跟Robotik没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是国企单位,这怎么着就是报效祖国了?但他还是决定回国,不想背上“卖国贼”“崇洋媚外”的“荣誉称号”。

接手公司第一天,叶尘开了个董事会。第一次大会,他就见识到了这些董事股东的厉害。旁击侧敲、声东击西、拉帮结派、唱双簧,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啊。也许是体谅叶尘第一天上班,老头儿们并没来得及给他施加过大的压力。等长达两小时的“酷刑”结束后,叶尘觉着自己重获了新生。

一回家,叶尘就跟叶昌庆抱怨:

“爸,

您那董事会就跟猪油蒙了心一样,我可管不来。”

正在看晚间新闻的叶昌庆连正眼都没给他,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句:

“习惯就好。”

叶尘看见老爹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便有些气恼:

“您叫我怎么习惯?今儿早上他们堵得我那是一个屁都不敢放……”

叶昌庆则是瞥了他一眼,说:

“你总要习惯。”

闻言,叶尘愣了愣,董事会的那点不满也随着这句话烟消云散了。

是的,他总要习惯。

叶尘的母亲去世得早,在他五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因此叶尘对于母亲的记忆也是少之又少。而叶昌庆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自从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也没有意向给叶尘找后妈。

爷俩就这么相依为命了二十年。

作为独生子女的叶尘,是继承叶昌庆衣钵的唯一人选。

所以,即使叶尘不习惯,也必须得习惯。

“就算救不回来也没关系,你就当试个水,爸还有其他企业。”叶昌庆见儿子呆愣在原地不吭声,以为他是在担心什么,于是出口安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