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经在笔中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这个就是口诀根本,心法

气沉于渊,力凝山根。运气之时,须得气还自我运,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来。

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要用意不用劲。随人而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

我劲接彼劲,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须用四两拨千斤之法。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

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

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阴到极盛,便渐转衰,少阳暗生,阴渐衰而阳渐盛,阴阳互补,互生互济,少阳生于老阴,少阴生于老阳。

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

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展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

第一式:太极聚气法

面向东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即采用顺呼吸法。

意念天上的阳气自百会吸入下行,地下的阴气由两脚涌泉吸入上行,两股真气在丹田汇聚成太极形。

并缓慢旋转,意念或离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练习不少于一个时辰,三十日后方可下一式!

第二式:氤氲紫气生

使一股暖暖的真气,从丹田向镇锁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

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辘轳关上行经肩、背、颈而至玉枕关。

此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向上越过头顶百会,分五路下行,与全身气脉会于中丹田,再分主次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如此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这就是氤氲紫气,此功练一年后即可练习下一式。

第三步:水火真龙诀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面对太阳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然后意想太阳光化作五条火龙分别从百会、两脚涌泉、两手劳宫吸入,在丹田汇聚成一个火球。

然后意念火球渐渐扩大,至上与宇宙重回。

过后,再渐渐变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扩一收,反复练习。

收功:意念火球又变成五条火龙由以上五处飞出。化成太阳,悬于本人脑后上方。

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接上法进行,不过火龙变成水龙,火球变为水球,最后收功。

五条火龙化作太阳变为五条水龙化作月亮。

总得以阳变阴为准。

第四步:金刚之躯

练法与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对太阳和月亮,练火龙功需一极寒之地,练水龙功需一极热之地。主旨:“阴中练阳,阳中练阴,阴阴阳阳,至阴至阳”。此功须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

本来秦卿之前练习记忆力是为了有人看管之下能记住九阳真经内容。

现在也根本没人管他,自己窝在觉远的净室里苦逼抄经好几天了。于是胆子大了,把心一横开始抄录九阳真经。

就算是完整版经书并没有多长,一共也就三千多字而已。字写小点三张纸就完全够用

但秦卿愣是抄了快有一个时辰的时间。一来是字写的太小,这关呼吁身家性命不得不谨慎!

抄到最后还对着楞伽经中的原版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错字后这才放心……

秦卿这才松了一口气,等到九阳真经的抄录版墨迹全部干枯了之后

小心又小心的卷成纸筒,拆开毛笔,笔杆里面是空心将《九阳真经》塞进空心笔杆之中。这才开始抄录楞伽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