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剑出鞘-第2/3页



  当然了,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事实上让土匪感到恐惧的是状元公跑到地方当父母官,这代表着朝廷非常重视山东。

  而且这帮土匪是什么出身,也不是秘密。

  他们之中好些人就是原来的官兵,在靖难之役中,被打散了,或者是犯了军规,逃到山中避祸。

  现在天下太平,他们也维持不了多久。

  万一等朝廷大军进剿,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趁着现在,赶快归降,还能成为良民,又能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何乐而不为。

  朱高炽很好奇,“现在招抚的土匪有多少?”

  徐景昌道:“根据各方数据汇总,应该有一万以上……虽然相比庞大的山贼数目,还是太少了,但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我已经调动锦衣卫,又知会了平安,必要的时候,针对悍匪,进行重拳出击!”

  朱高炽眼前一亮,颔首道:“是该重拳出击,砸碎这帮混账东西!”

  指望着好言好语,就想解决山贼的问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强悍的武力,才是根本。

  不听话的,一定要剿杀,只有威慑到了,才能让他们知道厉害。

  唯有再生死关头,他们才会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至于那些还不愿意改正的,这个世上也就没有他们的位置了,徐景昌不介意送他们下地狱,到那个世界,好好改正。

  大举剿匪,能给山东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了土匪干扰,百姓安心种田,往来经商,都会方便许多,不必提心吊胆。”

  “而且这些土匪也是不错的劳力,他们能幡然悔悟,正好充实空虚的地方,加快开荒耕种的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徐景昌兴奋讲解着,山东算是人口大省,农业产出也不少。

  山东稳定下来,恢复元气,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别的不说,眼下山东需要从江南调拨粮食,而江南的土地又改种桑树,多织丝绸,还需要从江西等地调拨。

  朱高炽点头道:“我懂了,山东恢复元气之后,不用消耗外省粮食,甚至还能调拨出来粮食,送到江南,也好拿出更多的土地,改种桑树,生产丝绸,对不对?”

  徐景昌笑道:“还不止这些,山东兴旺起来,运河沿岸的情况就会好很多,然后北平和应天之间,往来频密,商货流通,这两千里的沿途,都会繁荣起来。”

  朱高炽忍不住兴奋一拍大腿,“妙哉,这么一来,整个局面就活起来了。父皇给左雨田他们赐下宝剑,真是实至名归,这帮人就是大明的神剑。”

  “表弟,我准备去找父皇,给他们请功。”

  徐景昌点头,“这主意不错,正好让他们充当一个表率。”

  他们两个商议妥当,就准备进宫。可就在这时候,通政司那边来了消息,请他们过去。

  徐景昌和朱高炽匆匆赶来,

  解缙正等在这里,他面色凝重,“殿下,定国公,事情有些不妙……安南的兵马,侵占了大明的疆土,还杀了咱们的边民,抢夺了足足五十九个村子的土地。”

  徐景昌一听,顿时皱起眉头,“到底是怎么回事?胡元澄不是同意割让港口,互相通商吗?怎么还敢侵扰疆土,真当大明好欺负吗?出尔反尔,可恶透顶!”

  解缙迟疑了一下,随即道:“这一次他们进犯的是广西的思明州,还有云南的宁远州。这两处土司都向朝廷诉苦,请求朝廷出兵,要严惩安南的不臣之举。”

  他们正在说着,兵部尚书刘儁,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人相继赶到。

  在听了叙述之后,刘儁就忍不住说道:“安南豺狼之国,反复无常的小人。本来是天赐良机,正好讨伐不臣,结果偏要贪图小利,坐失良机。现在边民被杀,疆土被夺。大明再不发兵讨伐,何以服众?”

  刘儁看了看蹇义和夏原吉,“我们兵部提议,立刻调集五万大军,选派良将,诈称十万,从云南出兵,讨伐安南。让黔国公率领云南的兵马,配合出兵,一战彻底打残安南。”

  朱高炽眉头紧皱,又要出兵!

  “现在出现战端的两处,都是土司辖地,过去这里就时常爆发冲突,贸然出兵,是不是因小失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