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与徐-第2/3页



  解缙浑身一震,毫无疑问,这是个巨大的权力,如果解释清楚了,他就是当朝的泰斗宗师,不光是朝臣表率,还是士林领袖,完全可以取代朱熹的地位。

  当然了,如果没弄好,那也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臣,谨遵圣旨!”

  朱棣又道:“徐钦,你也跟着解学士一起修书吧!你们家有武将,也有文臣,文武齐备,也是千古佳话!”

  徐钦忙躬身道:“陛下盛赞,不论文武,皆是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尽忠。”

  “哈哈哈哈!”朱棣开怀大笑,“说得好,你们要多用心。”

  朱棣随后又问了问新科进士的安排,责令吏部赶快安排妥当。

  蹇义只能躬身答应,众人从金殿出来,包括夏原吉等人在内,齐集吏部……这一次徐景昌开的条件再诱人,老夏也觉得应该站在文臣这边了。

  所谓的同志情义,也就持续了几天而已。

  毕竟不论是孔孟,还是朱子……完全是在刨祖坟。

  他们也看透了,徐景昌和解缙等人,不断拉拢盟友,扩充实力,他们最后的目的,必定是取代儒家治国之道,换成一种新的东西。

  由他们鼓捣出来的东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资已经卧病不起,宋礼被逐出朝堂,吕震担任大理寺卿,还有解缙的通政使变成了二品官……”刑部尚书郑赐哀叹道:“他们是步步紧逼,日拱一卒,真不到何时何地,朝堂之上,再也没有理学之臣的容身之地啊!”

  兵部尚书刘儁也在轻叹,“关键是陛下愿意相信他们的,我们纵然有理,也说不清啊!”

  几个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蹇义说话了。

  “我盘算了一下子,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件事,证明儒家的东西是对的,让陛下回心转意。只是这事情不太好找。”

  这时候夏原吉突然开口了,“你们知道安南的事情吗?”

  “安南!”

  听到这话,首先眼前一亮的就是刘儁……他当然知道了,安南在前几年出现了变乱,权臣胡氏夺了王位。

  由于前面安南是大明的属国,因此就在永乐元年,遣使赴明,向朱棣声称陈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请求明朝册封。

  朱棣派杨渤到越南观察后,当地陪臣耆老都奏称:众人诚心推臣权理国事。

  大明一时再没有怀疑的理由,便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这事情本来到此为止了,可接下来出了一件事……原来安南的陈朝并没有死干净,有后裔逃到了寮国,并且向大明遣使,请求帮忙复国。

  而且那位陈朝后裔,名叫陈天平,已经到了应天,正在恳求上国帮忙恢复江山。愿意叩谢上国,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夏原吉说出这事……在场几个人都是鬼机灵,他们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

  徐景昌不是说朝贡贸易不好吗?

  不是觉得儒家厚往薄来不对吗?

  我们给藩国赏赐,那是有条件的,藩国的国主,必须大明册封。如果发生这种篡位的事情,大明可是能够干涉的。

  郑赐惊讶笑道:“此事大妙,陛下有心开疆拓土,宣威异域,此事正是最好的借口。我们可以派兵南下,护送陈天平复国。”

  夏原吉点头,“没错,如果胡氏不愿意答应,那就趁机出兵,讨伐安南。”

  蹇义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

  他沉吟道:“按你们的主意,又要出兵,又要靡费无算。更何况一直以来,儒臣是反对开疆拓土,不愿意大修边功,靡费无算……若是因此兵连祸结,弄得天怒人怨,又该怎么办?”

  夏原吉一听,顿时瞠目结舌……历代儒臣都主张了什么啊?怎么总是自相矛盾啊?

  刘儁沉吟道:“事已至此,两害相权取其轻,咱们立刻上书,让陛下见陈天平,同意出兵,为陈氏复国!”

  ……

  “好啊,真是好啊!”

  徐景昌捏着一份密报,脸上忍不住发笑,“他们可真是涨本事了,竟然主张对安南动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朝臣这么好战。”

  徐景昌对面,有朱大和朱三,另外还有徐钦,他们凑在了一起,商议对策。

  朱大壮立刻道:“我反对出兵安南,绝对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