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穷则怀恨在心,达则反攻倒算-第2/3页





    但是换成纸糊的三阁老,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过眼下倒是处在一个很特殊的阶段。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属天子,吏部天官还是当之无愧的朝堂老大。

    内阁还没有设立,司礼监尚处在“宦官不得干政”的阶段,作为大九卿之一的通政使,还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大秘。

    这么看来,提拔自己当通政使,确实是有些超擢了。

    要不干脆建议朱棣,成立内阁,把三杨赶快弄到手下,让他们忙活算了,自己也能轻松一点。

    吴山不知道徐景昌盘算什么,只是继续介绍道:“咱们通政司,在通政使之下,设左右通政,又有左右参议,另外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抄录旨意奏疏的誊黄右通政,只不过不参与司内政务。”

    徐景昌点了点头,“对了,我记得你自称是左参议,那左右通政呢?他们都哪去了?不会有事情,不来见我吧?”

    吴山忙道:“误会了,他们不是不来见您,而是早早都回乡了。”

    “回乡?什么意思?”

    “就是靖难之后,各部官吏,逃跑了许多人,有的是不愿给陛下为官,有的则是害怕被当成建文余党,就都跑了。”

    徐景昌一怔,诧异道:“还有人不愿意当官?这样的人多吗?”

    “多,有名有姓的,就有一百多人。”吴山如实回答道。

    徐景昌倒是来了兴趣,“那你怎么没跑?”

    “下官并非科甲正途出身,全仰赖太祖皇帝提携,才能在朝中为官。我家中也算不得富裕,一家好几口人,全都靠着这点俸禄度日,我哪敢辞官?更何况当今天子,英明神武,以一隅之地,夺得天下,必是个有作为的天子,能侍奉明君圣主,也是下官的福气。”

    徐景昌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很好了,等哪天我辞官了,这个通政使就归你了。”

    吴山大惊失色,“下官惶恐,莫不是下官哪里说错了?”

    “你没错,主要是我没什么兴趣,家里头还有爵位要继承呢!”徐景昌笑道:“你可要把自己当成真正的通政使来努力才行啊!”

    不经意间,就给吴山画了一张大饼。

    吴山忍不住咬牙,自己混了大半辈子,才是个区区左参议,人家直接就是通政使,更可气的是他连通政使都看不上,还想着回家承袭爵位。

    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

    不过不管怎么说,徐景昌愿意给他机会,吴山也愿意拼一把。

    “其实吧,咱们通政司能操作的事情挺多的,譬如同样一件事情,两个衙门发生了争吵,谁能把奏疏先递进去,让陛下先看到,就能抢占先机,所谓先入为主,后入为客,就是这个道理。”吴山低声道。

    徐景昌默默思忖,有了点兴趣,道:“确实如此,那还有什么小技巧没有?”

    吴山又道:“咱们平日的职责就是区分政务的大小,分别交给各部,或者递给宫里。这里面就很有回旋的余地,是小题大做,还是大事化小,全看您的心意了。”

    徐景昌又点了点头,看起来古往今来的路数都差不多,就看你的技巧如何了。

    徐景昌寻思了一阵,笑呵呵道:“吴山,我这个人少年意气,报仇不隔夜。我相信穷则怀恨在心,达则反攻倒算。那个淇国公丘福,他当着一群人说我是小儿辈,看不起我们徐家,你有办法,给他点颜色瞧瞧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