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2/3页





    众人听完徐景昌的话,一个个差点昏倒,就连丘福、朱能这些武夫也都明白过来,像你这么安排,别说打起来了,没玩命就算好的了。

    设立一个提举榷场使,负责双方贸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设立一个总督,不就是安排了一个太上皇吗!

    这三卫的人能答应就奇怪了。

    更奇葩的是徐景昌要去让三卫头领,轮流担任都指挥使,还一人一年,人家怎么会答应?

    丘福眉头紧皱,闷声道:“陛下,国家大事,不能儿戏,更不能任由小儿辈胡来。”

    说自己是小儿辈?

    你很老吗?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哂笑道:“您就是淇国公丘福吧?当年我祖父中山王领兵巡边,你那时候官居何职?”

    丘福老脸一红,“当年我是燕王府百户。”

    “原来是百户啊!”徐景昌呵呵一笑,“这么说靖难以来,淇国公是立了大功,才有今天?”

    丘福哼道:“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徐景昌不慌不忙,“家父也为了靖难之役立下大功,还因此丢了性命,陛下也一清二楚。淇国公,我虽然是小儿辈,但也请你看在徐家的面子上,看在我祖父父亲的面子上,稍微尊重一些。不然,你现在说我讲的儿戏,那你就拿出更好的方略来,你不讲出一个道理,我就弹劾你误国!”

    徐景昌的这番话,可是吓到了不少人。

    丘福是什么人?

    张玉战死了,他就是活着的靖难勋贵第一人,受封淇国公,世袭罔替,权势熏天,放眼整个应天,除了朱棣,也就是他了。

    正因为有了他的支持,朱高煦才想着谋取储君的位置。

    而今天终于有人敢站出来,跟丘福唱反调了,而且还是个初入仕途的少年郎,当真是够勇的,谁给你的胆气?

    不过当大家伙审视一下徐景昌的背景,顿时就不说什么了。

    这小子确实有点吓人,徐达的孙子,徐增寿的儿子,既是开国勋贵,也是靖难功臣,还是徐皇后的侄子,正儿八经的皇亲。

    现在又是通政使,位列九卿之一,他要是不敢跟丘福叫板,那丘福岂不是上天了。

    丘福同样知道徐景昌,别的事情不说,汉王朱高煦是在他手上倒霉的,让朱棣一顿好打,本来有望成为储君,都让徐景昌给搅合了。

    现在还要弹劾自己,你小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看在徐家的面子上,我确实不该唐突。不过你要让我说,那也简单,朵颜三卫,为大明屏障,他们驻守漠南,抵御鞑靼,是卫国戍边,理当厚赐首领,划分牧场,让他们三部各安生业,以卫大明……徐通政,你明白了吗?知道什么是大人做事的方式了吗?”丘福脸上带着轻蔑的笑,他身后的诸将,纷纷点头,朱能一脸憨厚的笑容,这才是大将的气度格局。

    这才是老成谋国。

    丘老哥好样的,徐景昌那个馊主意,根本是扯淡。

    朱棣不动声色,看了看徐景昌,“你说吧,丘福讲的对不对?”

    徐景昌一笑,“陛下,臣不好评判淇国公所讲,臣只想请教陛下,难道吾皇只想要边疆一时安宁,太平无事吗?”

    朱棣正色道:“太平无事不好吗,你想说什么?”

    “陛下,臣想说淇国公的这番高论,确实能让边疆暂时太平,但这就够了吗?大宁都司乃是无数将士浴血换来的,我祖父中山王就曾多次领兵北伐,靖难之前,陛下也曾浴血沙场。好容易打下来的疆土,耗费千辛万苦得到的土地,总不能一弃了之吧?大宁都司可以内迁,但总要安排个臣子,表示大明还在统治当地吧。三卫头领,如何产生,谁可以代表大明,治理这块土地,总要有个规矩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