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开张前的一天-第2/3页





    如果说收银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技术含量的话,冒米粉,洗碗,收拾桌子,打扫清洁完全就是谁都会干的机械活了。在这里,王勃打算对除开父母的钟晓敏,解英,李翠,以及过段时间就会来的大舅母,二舅母等人实行轮岗制,每人在厨房、大厅干个一周就换岗,一方面继续培养她们掌握全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出现审美疲劳而怠工的现象。

    关萍,田芯两女王勃是打算当成店长或者更高一级的管理人员来培养的,所以也不会让这两人一直“数钱”。每周,对这两人,当然为了显示自己的一视同仁也包括才来的姜梅,他都会让她们去厨房和大堂轮岗一天,亲自摸一下几个岗位,让三人温故知新。

    所以,这样看来,所有的三十岁以下的有文化的年轻人,在“曾嫂米粉”的岗位上都不固定,都会进行轮岗,只不顾为了照顾米粉店的形象以及王勃自己心中的个人偏好,每个月让三个漂亮的女人多收了几天的银罢了。他也企图通过用来这种方式来培养和选拔新人。反正机会是给所有人了,基本上也考虑到了公平,公正,至于大家努不努力,珍不珍惜,完全就靠个人的悟性和本性,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他能提供的,唯有一个平台而已。

    至于像小舅母钟晓敏,二舅母谢明芳和大舅母晁仲慧这种三十多四十岁的文盲和半文盲,尽管是自己的亲戚,王勃目前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给她们一个干净,体面,待遇和收入都十分不错的工神作书吧。她们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决定了王勃无法给予她们更多的重任和机会。

    在这一点上,他算是有些帮理不帮亲。

    当然,他这几个舅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

    和王勃老家不远的一个院子便有一个王勃叫张娘的邻居,岁数跟王勃的母亲曾凡玉差不多大。三年前张娘和他母亲一样,完全是纯文盲一个,除了数点钱,其他的字一个都认不到。

    三年前,她那个去外省当兵的儿子开始给她写信,为了不每次都麻烦队上的读书人为她念信和回信,张娘决定开始学认字。

    她从最简单的a,o,e开始学拼音。拼音学会就开始抱着本新华字典学汉字。从那之后,张娘无论走哪里,都抱着本新华字典,顺带拿点有字的纸张,废报纸啦,废书啦,一个个的学,逮着人就问。在过去的三年里,王勃都被这勤奋好学的“老学生”逮着“被迫”当了数十次的小学语文老师。

    而就是靠着这种钻劲,这种想看懂儿子的信件和能够跟亲自给儿子写回信的冲动和执念,三年之后,张娘成功学会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能够毫不费力的看懂一般的书报和写信,通过自学,有了小学生的文化程度。

    所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自己的几个舅母有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王勃肯定也会支持,前提当然是她们得拿出能够胜任这一雄心的基本素质出来。

    旗舰店一开始,他的事业基本上就算正式的起步了。于是,王勃就把自己的父母给摘了出来,让二老主要负责“三大秘方”即可。王吉昌和曾凡玉每天的任务就是炒臊子,熬老汤和煎油辣子,空闲的时候就逛逛农贸市场,买点原材料,或者在老店检点一下供货商送的货,搞搞采买。

    完全只靠父母准备每天上千人的臊子,油辣子和底汤,特别是臊子和底汤这两个在一碗米粉中使用比较多的用料,其实是比上班还要累的事。所以,为了减轻自己父母的工神作书吧量,在闲暇的时候,王勃就会安排人帮两人准备原材料,诸如煮肉和切肉,洗菜和切菜,清理鸡杂,鳝鱼,肥肠这些肠肠肚肚等杂七杂八的杂事。三大秘方中最麻烦的是炒臊子,而炒臊子最麻烦的又在于对主要食材的处理上,这占据了整个工序至少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一旦主材准备妥当,炒制反而简单了。

    总之,在准备三大秘方的过程中,王吉昌和曾凡玉算是大厨,其余人则是打杂的帮工,连副厨都算不上,因为杂一打完,就没她们什么事了,具体的炒制过程,对她们是严格保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