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2/3页





    杨昭点头示意苏威继续说。

    苏威道:“城墙构造所用砖石,最宜红土为坯,长平郡皆为红土,加之青石可烧制垩(e)灰,所以目下急需在长平郡开挖砖窑灰窑。”

    红土是烧砖的主要材料,垩灰就是石灰,太行山遍地石灰岩,也就是青石,属石灰岩的一种。

    城墙砖与砖的夹缝,包括与内部夯土粘合,是需要将糯米熬制成汤后,与沙土、石灰浆混在一起,做为粘合剂,等同于古代水泥。

    眼下长平郡的砖灰窑数量,肯定供应不了洛阳,所以必须提前开挖,以作准备。

    这一项,有需要增加人力近十万之巨。

    杨铭听的头都大了。

    太子杨昭倒是不在乎这些,他只想着怎么做好前期工作,于是他看向工部侍郎窦彦,说道:

    “长平郡诸事,由你安排,陛下返京之后,洛阳便会动土开工,务必不能延误。”

    窦彦赶忙点头:“臣明日便出发,往长平郡布置。”

    他被杨广封为营东京土工监,材料这一块,是他和另一位工部侍郎柳肃负责。

    柳肃是前任兵部尚书柳述的亲叔叔,知道为什么不能给柳述安个造反的罪名的了吧?

    至于窦彦,得管李渊叫姑父,但是他比李渊大一岁。

    最后议来议去,开采石料、烧石灰、造砖窑,连带运输,一个长平郡就需要征调民夫五十万。

    杨铭认为太多了,于是道:“如此大规模的征调,恐会造成动乱,山西叛乱刚平,眼下实在不宜强征。”

    长平郡没多少人,根本供应不了五十万劳力,所以这些人,肯定是得整个山西来出,河东也跑不了。

    说完,他轻咳一声,高颎立即会意,说道:

    “臣以为,当在山西暂时征调二十万民夫,否则我后方供给不上,必出问题,汉王之乱,山西民心尚未安定,确实不宜征调过多。”

    杨昭被说动了,皱眉沉思。

    他其实也认同杨铭和高颎的观点,山西不比别处,刚经过一场大战,就在民间征调五十万人,只怕百姓会心生抵触。

    于是他道:“然洛阳供应,必不能缓,诸位还是要多多想些办法。”

    工部侍郎窦彦摇头道:“五十万民夫,只少不多,长平郡至洛阳,隔着一座太行山,山路崎区狭窄,多沟壑急弯,难行之至,既要保障洛阳供应,单是运输一项,二十万都是远远不够的。”

    这也是实话,大家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以实际角度出发,一点毛病没有。

    唯一的问题,就是杨广只定了一年的工期,当年杨坚,可是定了四年。

    杨铭已经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推翻这些人的意见,高颎本来就是替杨铭强出头,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按照这个方案,长平郡那边,怎么也得五十万人。

    眼下的朝会,似乎只有杨铭一个人在持反对意见,于是太子杨昭安抚道:

    “铭弟不通工事,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向诸位请教,这样吧,咱们暂时先定下,窦彦立即着手安排,以后视情况而定。”

    杨铭叹息一声,看向窦彦道:“征调五十万,必有损耗,窦侍郎以为,伤亡应维持在什么范围,才算合理?”

    既然人数上,杨铭已经没办法争取,那么只能是想办法,不要造成过大伤亡,五十万人,死两万,这是杨铭能够接受的极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