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东江战备-第2/3页





    然而在老奴奴儿哈赤在世的时候,对待手无寸铁的辽东汉民非常残酷,建奴不事生产,专事抢掠,每到饥荒缺粮的时候,就成群结队抢劫辽东汉民,一会儿是杀穷鬼,一会儿是杀富户,搞得辽东汉民想安安稳稳地做奴隶都做不下去。

    为了尽快同化汉人,消灭汉人文化,这期间还搞了几次杀秀才,屠杀了大量辽东汉人中的精粹。

    而以刘兴祚为首的这哥几个,他们手下的基本力量或者说基本盘,就是辽东汉民,当他们发现自己因为无法保障自己部下的生命财产,而致使部属离心离德、大量逃亡,自己的力量也被逐步削弱之后,随即就生出了脱离后金的心思。

    当然了,这哥几个虽然投降了后金,但哥几个毕竟是汉人的种,这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的,剃发易服改名字,也没有用。

    所以自从投降后金之后,素来桀骜不驯的哥几个,自然也没少遭受他们的建奴主子的各种折辱欺负,所以最终一合计,干脆渡海投奔大明算了,从此开始想尽办法与东江镇以及登州镇的将领联系。

    尤其是刘兴祚,当了建虏老奴的女婿之后,还被赐予了一个建州女真人的名字,叫作爱塔,因此历史上这个人也叫刘爱塔。

    这个刘爱塔,在袁可立当登莱巡抚的时候,就曾遣手下心腹渡海到登州,向袁可立投诚,表示了归顺之意。

    但当时的朝廷怀疑刘爱塔,也就是刘兴祚的诚意,迟疑不定,袁可立遂让刘兴祚继续留在辽东半岛之上潜伏,作为建奴与登莱镇之家的缓冲。

    后来又因为消息走漏,建奴加强了刘兴祚所部的监视,最终导致刘兴祚投诚未果。

    虽然最后没有渡海来归,但刘兴祚所部与隔海相望的登莱镇明军,也达成了一种默契,基本上就是以金州为界,划定了战线,在辽东半岛上,为大明军队留下了金州、旅顺等据点,并保持了相对的平静。

    再后来,老奴死了以后,黄台吉接任金国汗位,对辽东汉民的态度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不再一味的严苛搜刮,而是采取了怀柔同化的政策,刘兴祚及其部下投奔大明的心情也不再那么迫切,尤其是随着袁可立的离任,刘兴祚与大明朝廷算是断了联系。

    然而刘兴祚兄弟几个虽然与大明朝廷断了联系,但是与东江镇毛文龙部,却始终没有完全中断关系。

    相互之间虽然战线相连,但是若没有后金军队的督战,刘兴祚所部也基本上不会主动进攻东江镇的各个沿海岛屿,而东江镇的军队,也很少主动进攻刘兴祚占据的地盘。

    不少时候,相互之间甚至还有一些贸易上的往来。而这也正是朝廷之上,不少文臣攻击毛文龙通敌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如今在位的这位知晓后事的崇祯皇帝,却与原本历史上那位不同,他知道刘兴祚这个人的确是身在满营心在汉的真汉子,并没有忘了自己汉人的本分。

    就是在这一次崇祯元年九月建奴进攻东江的战役中,刘兴祚率领心腹中军四百余人临阵倒戈,狠狠地坑了一把建奴军队,同时也正式归降了东江镇。

    刘兴祚归降大明之后,朝廷给了他一个金州总兵的位置,让他驻守金州,并在崇祯五年的时候,在与建虏的作战之中阵亡。

    因为当时毛文龙已死,东江镇群龙无首,继任的陈继盛、沈世奎等将领,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所以当时的朝廷对他的阵亡持有异议,更有人猜疑说,这个刘兴祚可能是以诈死的方式又投降了建奴。

    所以朝廷之上对刘兴祚的阵亡始终没有定论,没有像其他战死的将领一样,给予封赏和哀荣。

    刘兴祚的弟弟,时任广鹿岛副将的刘兴治,本来对毛文龙死后的东江镇主将陈继盛等人不满,知道朝廷对其兄长的死并无封赏和抚恤之后,愤而起兵造反,杀掉了当时的东江镇总兵陈继盛,使得毛文龙死后本来就已经四分五裂的东江镇彻底陷入大乱之中,对后金再无牵制攻击之力。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而且基本上不可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毕竟毛文龙是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被袁崇焕矫诏杀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