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四章 寒窗苦读中状元啊-第2/4页





    所以李清照来跟国师见个面留个特殊印象,下一步就可以凭借目前大宋第一才女身份结交郡主了。

    事实上她也的确是那么干的。

    就在第二天,这位美妇就已经和檀香郡主笑语嫣然地一起在汴梁城里逛街了,就连宫里太后都邀请她到宫里做客,话说太后也是她粉丝,很显然换她老公赵明诚来,是绝对不可能深入到国师近处的。

    当然,国师暂时对她还没有下手的冲动。

    才女什么的不是很合他胃口。

    而同样就在第二天,大同的联络处再次发电报。

    “算他懂事!”

    杨丰满意地说。

    耶律大石重申宋辽为兄弟,他还是赵谌的兄长,至于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包括岁币之类都不提了,两国就是单纯的好兄弟,而国师为大宋国师,那么也就相当于辽国的国师。至于耶律余睹是当年引金军杀害天祚帝的元凶,天祚帝与大宋也是兄弟,他杀耶律余睹不过是为咱们共同的兄弟报仇。幽云十六州全部归大宋,幽州就不用说了,云州也就是他现在夺取的大同也归宋,但效刘备借荆州的例子借给他暂居以恢复旧土,等他夺辽国其他被金国占据的土地后就把大同一带归还大宋。

    当然,这就是那么一说。

    真到那时候他归还才是傻子呢!

    但这个方式还是比较令杨丰满意的,他要的就是耶律大石带着契丹遗民继续跟女真人战斗下去,至于辽国与大宋的关系不重要。

    反正早晚是要灭掉的。

    既然这样那耶律大石干掉耶律余睹的事情就算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以前大宋皇帝被耶律余睹欺骗不知他是害死天祚帝的罪魁祸首,所以才封了他一个代王,知道了也是要替辽国老哥哥报仇的,现在耶律大石自行诛杀也算是他罪有应得,剩下就是耶律大石以辽国皇帝身份派使者过来签个条约,确定双方的关系以及幽云十六州归属。

    为了表示善意国师还命令联络处转告耶律大石,承诺等双方的关系明确以后,那些之前投降大宋的契丹士兵全部送给他。

    汉人就算了。

    不过耶律大石也要以马匹交换。

    没有马匹的话牛也行。

    耶律大石控制着很大一部分的蒙古草原,之前他的大本营可敦城就在乌兰巴托附近,而大同以及此刻同样归他控制的内蒙中部草原也都是以游牧为主,他们手中不缺马和牛,这两样却都是杨丰缺少的,同样杨丰这里也有他们急需的人口,那些投降的契丹士兵正好给他送去,这些人的家都还在那一带,他们也愿意自己的家乡,另外这些人基本上全都变成了杨丰的信徒,既然耶律大石为了拍杨丰马屁把大宋国师也当大辽国师,那就让这些人去把国师的教义散播开吧!

    说到底国师对契丹人没有恶感。

    这个民族和汉人已经持续融合了近五百年了,从初唐开始这个过程就没停下,唐朝一堆名将实际上就是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反叛时候都能喊出口号还我庐陵王!

    至于宋辽之间的战争,这笔账真得很难讲出个是非曲直来。

    首先幽云十六不是抢宋朝的。

    其次是赵二挑起的战争。

    辽国并没有主动进攻宋朝,双方之前的战争是围绕北汉,但北汉是辽国属国,是向辽国称臣的,辽国只是尽自己的义务,辽国从来没有在河北一线向宋朝主动进攻,是赵二灭亡北汉后想趁势一举夺取属于辽国的幽云十六州,最终才引起了双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战争,然后北宋战败签了檀渊之盟。

    然后辽国一直遵守盟约。

    至于某包衣编的打草谷那就纯属扯淡了,檀渊之盟前双方处于战争状态这种事情谁都干没啥可说的,檀渊之盟后双方都保持和平,历史上都记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带白之人,不识干戈。

    到耶律洪基时候辽国自己都外强中干了。

    耶律洪基更是几乎成了大画家的盗版货,那画画写法的水平也是相当高,平日也喜欢吟个诗,只不过大画家信道他信佛,甚至在银子上刻字愿世生中国,有一次宋朝巡逻士兵误入辽界,用箭伤了辽国人,他还给当时的宋神宗送信形容两家虽境分二国,而义诺一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