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终至南海见伟力,始知至柔与至刚



  道理的明悟让他浑身清光流动,一副得道高人样子,清气浊气分明缠绕他周身,这是天地亦是感激他参悟的道理反馈了天地。

  使得天地大道进一步的完善,此便是功!

  功德的功!

  德乃是道之彰显,是己身之道。

  所以天地将授者,功业!

  己身所修者,道业!

  功业者,参悟玄妙反馈天地也。

  道业,己身之德修,是以为性也!

  所以功德便是天地与人相合者所受,并非天降功德便为一体。

  乃是两者相合,也正因为只有两者相合,才会有金光聚顶,金云弥漫景象。

  此时石纹只有功业缠身,自身德业并没有修成,自然便是天地之力环绕,而没有形成特殊的力量,功德之力。

  “功在参化,德在千秋!原来如此。”

  此时对于功业与德业的理解就完全提现在了这两句话上。

  功在造化便是功参造化!

  德在千秋便是德遗千秋。

  完全解释了功业与德业的本质。

  也解释了功德的本身存在。

  也正因如此,功德才万法不侵,而邪魔不近。

  功本就是参化,参化的便是法的本质,道与理。

  德乃是自身性命,乃是德行的修行,德高则望重,德高则气运聚焉。

  是以功德在身者,哪一位不是功参造化,性命双修的高人。

  不要觉得如此来说,功德就只有那些先天神圣才能获得。

  岂不闻,道无高下,德在心行!

  所以就算是小的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也是道理,明悟道理,践行道理,这边是功!

  而心行合一,逐道德而行,这便是德!

  功德便如此而来!

  这也是功德的最本源本质,而后世仙道所得功德多数为救助之善德,降妖之义德,教化之仁德,历劫之勇德,为族为民之慧德!

  这些也是构成功德的一部分,而创造新的东西也只是为族为民之慧德,这慧德特殊,有时称功绩,有时称德行。

  好似恍惚之间,又恰如山中顿悟无岁月一般,石纹来到了南海。

  并没有想象中的一番宛若海天一色的宏大景观。

  反倒是见到了滔天的龙卷,翻涌的海浪,宛若海天倒悬,天与海反转了一般!

  “传说,上古时期,大海汹涌无比,其遗祸不知多少年,后来海水倒涌,加之天柱倒塌,天界之水灌入人间,使得大地一片泥泞,最后接连几代治理,随后被大禹一朝理清山河,用定子定了四海,步算了周天四极,划分了九天,定下了九州,是以称之为大禹王!”

  石纹十分震惊的看着眼前波澜起伏,汹涌澎湃的大海,这就是上古时期的海洋。

  大概天地的道理还很浅薄,只有大道作为了本源演化着洪荒天道。

  不说诸天神圣在参悟道理,就连洪荒天道也在演化天地之中参悟着大道的道理。

  是以大道为源,天道为流,诸天神圣则是为之支流,润泽万物,是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其道可道,非常道也!

  而如今身为及其相似与大道的水,如今在浩瀚的汇聚下成了海,大海!

  又在如此特殊的时光中,让石纹看到了至柔的水如何演化至刚的力量。

  至柔至刚的变化如同阴阳,但高于阴阳,或许刚柔本来就在阴阳之中,但是此时却是水在演化。

  水本为一体,以至柔驾驭至刚,刚柔转换,刚柔并济。

  “道在天地,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其相对的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感慨连连的石纹叹道:“何其玄妙啊!果真师法自然,道法自然。”

  “这道理就如同灵气,充沛的游离在天地之间,或许那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上则为日星,下则为河岳…”

  “所谓正气,便是道理也!”

  石纹大笑向海,浑身清光更是化作光环浮现在他身后,一缕缕金光从光环之中生出融入光环。

  而他修为也瞬间从元婴步入了天仙之境,中间横跨了不知道多少境界,多少坎坷。

  此为一朝悟道,立地升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