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当门阀遇到硬核狠人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

  崔家长房宅邸,大门被一脚踹开。

  来者正是这已贬为庶人的安平王世子,刘式。

  “好你个刘式,竟真敢来,胆色不小。”崔家老太爷阴沉道。

  原来这崔家长房老太爷,有八个儿子,昨日横死的那崔应,是他那四十多个孙子当中的一个。

  跟崔琰这脉人丁稀薄一脉单传相比,那简直是泰迪成精还娶了蜜蜂小妖精,一生生一窝。

  这刘氏踹门而入,念叨的这首歪诗,意思是他长房,平日里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罪有应得。

  “好诗好诗,”被捆在椅子上脸青一块紫一块的崔琰大笑道:

  “兵刃加身而面不改色,是为勇;

  护持黎庶而挺身拔剑,是为义;

  只诛首恶而胁从不论,是为仁;

  我崔琰得门生如此,夫复何求,哈哈哈哈!”

  刘式不禁满头黑线,这亚父比他还疯呢,求求你了,都被长房捆起来当肉票了,就别在这里发癫了。

  也怪刘式只看三国演义,不看三国志,不知道其实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剑术崇拜游侠。但是可惜他资质不好,按张郃的说法,不是玄就是黄。浑浑噩噩了几年,气的当大官的老爹身体每况愈下,才翻然悔悟当古惑仔出不了头,便弃武从文。

  也是因此,他知刘式资质和他差不多,才力劝刘式也弃武从文,真是天生的一对师徒。

  二十岁出头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发奋研读《论语》、《韩诗》,也是确实是经学天才,习经史子集一年多他的学问便在外有了声名,才被安平王征辟为王国世子少傅。

  当然,儒生的特点就是对自己人儒雅随和,对敌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儒雅随和”。

  刘式不知道的是,崔琰,两种“儒雅随和”都很强。毕竟崔琰从未在他面前露出“此面向敌”。

  崔老太爷怒了,敲敲龙头拐杖,麾下家丁便用布条将崔琰嘴捂住,崔琰挣扎一番,却是安静了下来。

  老太爷沉声道,“县太爷,既然人犯今天在这里,依老朽看,你就在这把这案子审了吧。”

  刘式这才注意到,躲在角落里,不愿伸头的一拨武装人马,原来不是崔家长房的护卫,而是这清河县县令的官方人马。

  张郃悄声耳语道:“世子,这可不好办了,要不让在下把他们全杀了,但是这样世子您只能跟在下隐姓埋名行走江湖了。”

  社会我张哥,人狠话不多。原来著名的智将张郃在十六岁年纪也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真是最美的年纪遇到你。

  刘式笑了笑,对张郃摆摆手,示意稍安勿躁。

  虽说东汉**,皇室衰微士族强盛。但是理在自己这边,先看看县太爷怎么判,真不行再依张郃“计策”上梁山。

  便道:“不知县令在此,在下不过是安平孝王刘德之孙,河间孝王刘开之重孙,章帝之曾孙,白身庶人刘式,失礼了。”嘴里说着失礼,腰可都没弯一下。

  程县令也头大,噢,你这叫白身。嗯,是挺白的,都快白瞎我了。

  刘式的爷爷和解渎亭侯刘淑是亲兄弟,刘淑则是当朝天子的亲爷爷。也就是说,天子是这刘式堂兄。

  县丞和兵丁不知什么时候,找来一个小案。就这样,坐在崔府大厅角落里的清河县上门贴心服务的巡回法庭,在一声惊堂木中,开庭了。

  “被告刘式,本官问你,你当街杀死崔家公子崔应,可是事实啊?你若从实招来,本官念你年幼,可酌情减轻处分。”

  呵呵,坦白从宽,先唱个红脸,这是有传承的审讯技巧啊。

  “不知大人可有人证,”刘式先拱一卒,“若有人证,当唤来说说看当日我是如何杀死崔应的。”刘式心想,你们赶紧来,当时那一招砍腰斩真是太帅了,可是我思绪集中在那一击上,没法细细回味如何之帅。

  崔老太爷点点头,乌泱泱一大片家丁,和那壮硕公子便出来指认。

  “你可还有话说?”县太爷觉得这杀人的客观事实是铁证如山了。

  “不知我一个小娃娃,怎敢无缘无故对着如此多壮汉恶霸持械行凶啊。”刘式淡淡道,还望了望这壮硕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