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易



  翌日,沈忘醒来时,舷窗外的旭日已高挂在天空。临近岛屿的海鸟成群结队离巢觅食,追随在远洋渔船身后,以期享用不劳而获的鱼虾。

  海洋这种东西真是不可思议,明明在夜晚宛如墓地,寂寥死沉,但逢第一缕阳光落下,海鸟便扯着嗓子呱燥,鱼扑腾着跃出海面,船只也不甘寂寞地应和着呜鸣。细碎短促的白色浪花,犹如蔚蓝布匹上的花纹。仿若世间一切象征澄澈的形容词套用在它身上,也无法诠释它半分美。

  这样的景象,很难将它与怪物巢穴联系在一起,但谈及宝藏却显得合情合理。

  这时,沈忘想起了那支至今杳无音讯的海军。

  沈忘知道它是在大三,于图书馆里偶然翻阅到一本史料,泛黄破旧的页面上寥寥数字提及,极易被忽视。

  发生的时间为1965年,正值世界最混乱的年份,国家之间相互征战,大地布满硝烟。距离安全海域会议召开还有两年。当时世界六国中,海上军事实力最为强劲的蒙特纳地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以补军需,组建了一只海军深入环星洋,挖掘那些令人垂涎的宝藏,但过去了六十余年,这只海军已凭空消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

  再之后,有关它的话题在网络上逐年消失,图书馆仅存的资料也大多残缺不齐。经由六十余年的磋磨淡化,许多人一生都不知道,人类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支深入环星洋的海军存在。

  当然也有许多人不知道,环星洋与这个世界并非泾渭分明。

  虽然世人对环星洋避之不及,但怀有好奇心或具有挑战精神的人仍坚持研究环星洋的种种,其中最业余,最世俗的是内陆渔业公司。

  安全海域确定的头些年,环星洋对人类的震慑仍在阻止探索的脚步,内陆渔业公司老实本分地在安全海域内捕捞,但随着时间推移,捕捞船只的增加,行业的竞争越加迅猛,鱼类的减少,种种逼上绝路的因素促使他们打起拥有辽阔海域的环星洋的主意。

  他们雇佣环星洋的岛民承担远洋捕捞的工作,但因为内陆人对环星洋根深蒂固的畏惧,在环星洋捕捞的海产品对外皆宣称来自安全海域。

  在这种现象背后凸显的是内陆逐年增长的人口,海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物匮乏的问题,上面对这些私下的行为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于是,环星洋成了众多渔业公司发家致富的道路。

  积累的量,会形成质的变化,这条道路在不久后衍生出其他的发财之道。每年渔业公司会支出一笔不菲的资金,用以上下打理疏通关系,维持这条发财之路的畅通。经由数十年的维护扩展,数家渔业公司联手在环星洋铺设了一张交错复杂的运输网。

  这张网中频繁出现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在内陆待不下去的求生者,少部分是探索环星洋的探险者和研究人员,像沈忘这样因为找人而进环星洋的人极少,一年到头也碰不到一个,因此船务中间人对他印象格外深刻。

  帮忙沈忘联系上远洋渔船的船务中间人与渔业公司关系密切,在出发前,他向沈忘索要了一笔钱财,承诺会给他寻一处易生存的岛屿落脚,上岛后,只要机灵一些,衣食住行不成问题。这样他就可以在环星洋生存,继而方便去找他要找的人,做他要做的事。

  但至于是哪座岛,船务中间人并没有告知。因为就算说了,沈忘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座。环星洋的岛比星星还多,不走至跟前,很难明白究竟是哪一座。

  船务中间人还告诉沈忘,想回内陆了,就去找傍岛送人的远洋渔船,把他的工作编号告诉船员,就能坐着船回来,当然前提是得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条道路上的一切环节只要钱财到位,可真算得是样样俱全,面面俱到。

  内陆那些每日只顾着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环星洋竟然由内陆人缔造了一个运输帝国。

  下午两点,京港普169号隆隆作响驶进东海。南转后,将会在东海继续航行二十余天。

  当沈忘正思考船上日子要如何度过时,有人敲响了休息室的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