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自困一隅-第2/3页



  冯柳便是看到柳士元如此轻松,这才有所疑问。神道权柄如此,为何月后会看中她?

  “神道?其实若真计较说来,与仙道殊途同归。想那定下劫法的道君,其不是仙道出身,然掌握劫法却分属神道归属,师妹以为如何?便是天帝,一开始不也是问道宗出身,最终亦是神道之尊。”

  柳士元见冯柳难得起了心思,反问道。

  “师兄的意思,是说,其实走神道也自无不可?”

  “不,若是他人自然无有不可,然师妹你定下道心,走逍遥之道,需知神仙之分,才可在此中选择。”

  “神道,成于天,败于天。你看那水神,实力并不在我等之下,但为兄手持宗门所赐玉册,便自可进行褫夺神位,再进行封印或者灭杀之举。而那些山野水道之神,虽然不受宗门控制,但只要掘其山脉,毁其水生态,动摇其根本,再取其性命,实在简单。这是神道的无能。”

  “不过,神道虽然有此缺点,但比起仙道来说,其执掌神道权柄,其冥冥中自然受天道庇护,无有劫数临身。”

  “为兄之所以能如此灭杀水神,其实也是因其不守正神之道,而自己守持宗门金册,有其相抵,自然不会被其消减运数。”

  柳士元没有说的是,若是让他对付神灵,让其自杀而不损毁自己的运道少说也有几个办法,但此刻并不需要让冯柳知晓。

  冯柳隐隐有所悟,柳士元继续说道:“唯有仙道修行,伟力归于自身,通过修行寿命延伸,甚至能与天地同寿,不受外界桎梏,这才是大逍遥。”

  如今金丹期已有千年寿岁,柳士元自然不着急。冯柳在修行一面胜过于他,但若是比见识,对道的感悟柳士元还是挺自信的。

  “记得月后曾在门内留下语录,其记载着她老人家当年为何修道:朝游东海,暮休寒山,御六气变,乘天地。上入青冥,下至幽黎。叹红尘世,唯我逍遥。”柳士元背诵着月后在宗门内留下短短几笔,对月后生起钦佩之心。

  “若说月后有意让你走她的路子,为兄更愿意相信,你二人道心相同,这才是你最突出的一点,太阴体质只是让你走月神之道更容易些罢了。”

  “嗯,柳儿知晓了。”

  “神道修大能,只要在其领域,便是当之无愧的王。而仙道却求超脱,伟力归于自身。”

  在九州,若说谁是最高战力,天帝当之无愧,其次便是掌握劫力运转的神尊。天帝掌握九州本源,天道权柄被其掌握在手,即便是灭杀神尊,也只是消减自身运数而已,但对九州而言,神尊若死,则天道不得圆满,日后仙道人数必定大增,又将重新走上九州旧路。故而天帝走无为之道,放权神道,让神尊上位,便是妥协的结果。

  苏珍插了一嘴道:“神道权柄即便再大,也是在其领域之内,离开领域,不过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当然,没有谁愿意承载杀神的后果便是了。这与我二人作为器灵之时也很相似。”

  “不错。”柳士元也很赞同。

  即便是天帝,离开九州,虽不至于沦为砧板鱼肉,但至少实力大减。

  苏晴二人作为鬼灵心窍法灵时,确实无所匹敌,若是强行击杀二人,鬼灵心窍珠必定受到重创,轻则掉级,重则直接崩溃。

  而若是灭杀神灵,山神若死,必定山峰倒塌,土地裂开。水神若死,便如眼前之景,也是柳士元擅长水之道,没有让其肆意变成泽国,而是湿润着一方水土。

  “柳儿可知昔年为何会有仙神之争?”

  “据宗门记载,除却仙神理念不同外,仙道多有忤逆天道之举?”

  是啊,昔年九州刚刚开创,人妖仙神大杂烩于一处,也许是太过安逸,九州开创之初资源丰富,仙道人数增长,增长抵不上消耗,引起神道不满。

  而神道作为天道的代言人,自认为众生的管理者,有意建立天庭管理众生。

  这与仙道理念不合,于是,第一次仙神之争爆发。其结果是神道退避三舍,自困一隅。

  “也不能说是忤逆,只是人心思变,没有考虑到后果罢了。这不,就有了天帝出世,重新将九州拉回正轨?”

  “那神道应该如何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