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伯努利方程-第2/3页



  列维有种想要吐血的冲动。

  要不要这么坑?

  你都能培养出未来的飞行大师,还和我们这些歪瓜劣枣玩什么?早说出来,我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得罪……

  有了列维弟子作为反面教材,自然就突显出亚历山大飞行转弯方法的过人之处,所以不久就有人过来询问并学习了。

  渐渐的,在巨熊队这边不断有人过来逗留,都在跟学滑翔之翼转弯的技巧。

  在这个新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员们还是非常喜欢各种沙龙、会议的,这能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甚至可以与技术发明者直接交流。而且,来自不同地区的研究者、技术员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双方获取更先进的信息。

  在飞行转弯这一块,还真没有人比亚历山大懂得更多,因为这本质上是空气动力学的内容。虽然伯努利方程已经打下了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但还没有完全推导和整理出来。就此来看,亚历山大拥有完全领先整个世界的理论与技术。

  这些飞行员未必知道这其中的数学和理论,但很清楚技术的价值。他们是眼看着汤姆和星美那神妙灵动的过弯技巧,轻易地就击败了无数机动达人,连著名的列维的弟子也击败了。这一幕实在是过于惊人,在得知这技术是由亚历山大传授他们的之后,他们就匆匆赶到了巨熊队这边,想要和亚历山大交流一番。

  结果,正好就遇了萨鲁森也过来了,把队员们都叫来,要亚历山大把这种新颖的过弯技巧传授给大家。

  而这些人的聚集,也慢慢的开始吸引其他飞行员的注意,大家都在打听、交流并学习。

  “这技巧……能印刷成册吗?”一位萌妹纸问,她是萌禽小队的,与星美关系不错,从星美那里学到了滑翼转弯技巧之后,也跑来这边听课。

  “没关系,请随意。”亚历山大没有敝帚自珍的意思。

  萌妹纸兴冲冲地拿起抄录笔,就开始抄写起来。

  亚历山大为了配合,甚至还做了几个幻像和插画,辅助看的人理解。现场看得更好了,他可以现场表演一下,印象更深刻。

  “……其实所有的变化都是源于伯努利原理,流体的压力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亦然。我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滑翔之翼上制造出不一样的空气流速,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升力与向心力。”

  1726年,丹尼尔·伯努利提出了“伯努利原理”。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也就在他提出这一原理的第二年,年仅20岁的欧拉来到了圣彼得堡,成为伯努利的助手。这两位学术大家保持了近40年的学术通信,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非常完美的技巧。”旁边的一名仿佛是教练一样的老者,却是翘起拇指向亚历山大示意,又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哪个主意?”

  “运用滑翔之翼转弯。我知道,现在看起来,理由是很充分的,但你怎么就决定要用这种方法了?而不是用传统的扫帚头转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要利用护盾形状重塑来控制飞行,大家靠的基本上就是魔法本身,多么是用法师之手粗暴转向,或者是利用蒸汽机的扫帚头扭转或者是喷汽转向。

  亚历山大轻笑两声:“其实就是伯努利原理的运用。只不过我喜欢突破传统,也没有多想。”

  滑翔之翼与机翼是一样的,上表面曲线上凸,流路变少,但流量不变,流经弯曲上表面的空气速度变大,根据伯努利原理,压力变小;机翼下表面较平整,则流速较小,压力较大。按照伯努利原理,上下压力差造成了升力托住飞机运动。

  其实,飞天扫帚能够飞行的最主要原理是磁悬浮,与空气动力学关系不大。但就转向来讲,与空气动力学关系挺大。

  “用这种方法也是具有相当大风险的,如果方向错了,就研究不下去。这方法看起来简单,但要成功,却需要许多条件配合,只要错了一点,恐怕也不比成熟的扫帚头转弯好。”老头层层深入地讲解,仿佛福尔摩斯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