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血刀堂的差事(4200+)-第2/3页





    汉子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出不得江南,出不得两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子惶恐不安,只想尽快南下而去。但是这船到底要不要坐?

    汉子犹豫了许久之后,终于还是到得码头边,开口问了一个正在指挥装货的船老大:“兄台,你这船去哪里?”

    船老大连头的不回,只用余光撇了一眼汉子,答道:“过杭州,到婺州就回。”

    汉子听得有些欣喜,这船要过杭州,那就最好不过了,口中又问一句:“不知到婺州要多久?”

    船老大答道:“快慢之下,三五天。”

    所谓快慢,一是看风力大小,二是看顺流逆流。

    汉子便是又问一句:“不知途中要经过哪些地方?”

    船老大似乎有些不耐烦了,也是知道这人问这些话语是要干什么,便道:“你要坐船就上去,不坐船就别多问,途中经过的地方多了,叫我怎么与你一一去说?”

    汉子问途经之地,也是因为谨慎,听得这船老大不耐烦的言语,心中有火气,只是发不出来,唯有语气不善问道:“到婺州,多少钱?”

    “你若是要单独舱室,给二两半,若是不要舱室,五百钱。”船老大听得出这人是北地口音,其实报价也高了不少。

    汉子掏出了一锭银子,五两之多,递给船老大,开口说道:“单独舱室,饭菜钱都算在里面。”

    船老大接过银两,轻描淡写一句:“你听得船工说开放了就自己出来吃,没人上门伺候的。”

    汉子点点头,上船而去。

    船上货物慢慢装满了,离港而去,走一段湖道,再入运河,直通杭州。

    春雨还在下,河道两岸皆是农田,斗笠蓑衣的农汉,也开始在水田里忙碌不停,到了犁田插秧的季节了,视线里全部都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嫩绿稻苗。

    好在春雨不比夏雨,并不那么来势汹汹,河道上虽然涨水,却也不会危及行船的安全。

    一条京杭大运河,最早是隋朝开始修建的,为的就是把江南丰富的物资送到北方去,修建运河,其中也有战争原因,隋炀帝征伐高丽,后勤物资多倚靠这条运河的运力。

    后世之人,也多修运河,只是再也没有了隋炀帝那么大的手笔,多是稍微修整,或者开辟一些另外的短途新河道,让运河更直更快。

    运河过苏州、吴江、秀州、崇德,再进杭州。

    杭州是南方重镇,也是这条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之一,京乃燕京,古称涿郡之地,杭自然就是杭州,古也有余杭之称。

    其实运河开凿,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隋朝的运河工程,许多部分也是在老运河的基础上改造。但隋朝的运河,是第一次用一条河把南北方真正连接在了一起,让物资与人员的往来方便了无数倍,也是中国历代大皇朝能有效控制南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船到杭州,便要靠码头,要卸下一部分的货物。

    那为了尽快逃出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不惜铤而走险的汉子,此时紧张不已。船上顺带的船客不少,皆下船来走走,买上一些东西,或者也看看这杭州的模样。唯有这个汉子在船舱之内,一直用布包裹得紧紧的刀,此时也握在了手中,耳朵更是竖得直直,听着船外一切的风吹草动。

    甚至这汉子脑中也在想着各种各样被人追上的场景,惶惶不可终日,不过如此。

    有一个定理,便是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往往就越会发生。

    船老大又一次站在码头上指挥着卸货的事情,码头另外一边来了一群短打劲装身带兵刃之人,直走到船老大面前。

    船老大连忙拱手见礼:“李爷,好久不见,您是越发的气派了。什么事情能劳驾李爷亲自走一趟,叫人吩咐一声,小的上门去拜见就是了。”

    船老大知道来人是杭州青蛟帮的二当家,是这码头管事的,自然需要笑脸讨好一二。

    李爷摆了摆手,意思是不必这么多客气,开口便道:“徐八爷交代的差事,老子岂能敷衍,且问你一句,船里有没有北地的人?”

    船老大虽然是行船的,却也是走江湖的,听得徐八爷这个名号,立马肃然起敬,那是神仙一般的人物,看这青蛟帮的架势,船老大连忙下意识答道:“没有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