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2贼-第2/2页



听闻周东度的入彀,安化王喜出望外,更对林平之另眼相看,不过想到了安惟学却又是摇头叹息。

不要说安化王,连林平之想起安惟学都嘬牙扶额头疼不已。

安惟学,字行之,现年五十三岁,山西临汾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行人。历工部郎中,出平凉知府。任陕西右参政、江阴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正德四年十二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

看安惟学的资历就知道这个老东西不好对付,远非周东度之流可比,周东度虽然也是文官,还是正四品大员,但是在安惟学这老家伙面前根本不够看。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官升布政使之职,是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后来又当了右副都御史,真可谓威风八面。

这御史言官在大明朝本就是不得了的存在,洪武皇帝建立大明以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监察百官,肃清整治,建立了一套极其完备的监察制度,并且在全国十三个行省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形成了大明独特的台谏制度。监察御史最早建立于隋唐,却在大明发扬光大。监察御史隶属于都察院,最高长官为都察御史,正二品,是朝廷的大九卿之一,普通的御史官职并不高,是正七品官,但权力范围却空前大,不论是国家大事,例如打仗、科举、教育,还是小事,如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之类,监察御史都可以谏言。

也就是说,哪怕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御史,都可以对着皇上吆五喝六的,至于满朝文武朝廷重臣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就像对皇帝叫嚣撤销厂卫最凶的永远都是这帮御史。

如果御史仅仅是权力大也就罢了,关键他们还属于清流的代表,是天下文人的楷模,在舆论界拥有无上崇高的地位,一个御史如果因为骂皇上被责打了,那是要摆酒庆祝的,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出名了,有了风骨,成为了文人学习的偶像。

故此,御史言官每天无所事事,就是四处招风点火,盼望自己赶紧挨一顿打,这样就会声名鹊起,从此一骂成名,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御史虽然皇帝都敢骂,内阁重臣朝廷王公都敢顶,但是他们也有怕的人,那就是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因为那是他们的老大。

而安惟学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手下有着无数亡命徒马仔的老大(院右副都御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监察部副部长、中央纪委的副书记及全国*********。),他自己更是清流领袖,朝廷的脸面。对付周东度的那一套用来对付他毫无意义,而且还会引火烧身,如果林平之那么干,就怕安惟学还没倒,天子就不得不用他的脑袋来平息众怒了。

当然,林平之手里面也掌握了不少安惟学的罪证,比如用铁锥穿刺边关将士,凌辱军事的妻女,但是安惟学不知道是变态还是什么原因,他的凌辱并不是满足自己的兽欲,而是对这些女子进行杖责。虽然这些罪证也是重罪,但是别忘了,人家是御史言官,对这些行为的解释会比你清楚,他们自然会将这些行为说成是什么边军均无飞驰,安大人无奈之下为了严肃军纪挥泪处罚,这么一来顶破天也就是执法过严。对安惟学来说连毫毛都不伤,而不把安惟学逼到死角,以大明文官的尿性,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投奔安化王的。大明的文臣的确没什么风骨,但他们不傻,更会审时度势,如果现在是王朝末世,他们必然一窝蜂的改换门庭屈膝投降。虽然现在大明不复洪武永乐时期的强盛,但依然是最强大的存在,毫无灭亡迹象,这些文臣必然誓死不降,至少可以留下个身后名。一旦背叛朝廷,不但抄家灭族刨祖坟,更要遗臭万年,以大明文人的鸡贼,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