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离宫



    胡青从宫中回来那一夜,据说胡濙书房彻夜亮灯,直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胡濙脸色发黑的进宫,据说三大阁臣密谈时差点吵起来。杨溥继续变成了那个透明人,一言不发。

    从宫里传来小道消息传遍京城上层圈子,杨寿沉着脸回家,正好撞见从宫中回来的杨溥。

    “怎么了?”杨溥看着杨寿,不禁感叹,年轻就是好啊,什么心思都写在脸上。

    杨寿闪躲着杨溥探视的目光,偏头说道:“没什么。”

    杨溥微微一笑,提了袍角,缓缓走进府门,一句话轻飘飘的吐出,“以后别和人打架。”声音温和,就像刚刚晒完太阳回来的老爷爷。

    杨寿一听此言,立刻追上前,扶住杨溥的手臂,观察着杨浦的脸色,忍不住问道:“祖父,为何你……”

    杨溥说道:“别急,别问,别提。”

    杨寿只觉得心挠心痒,数次话到嘴边,又只能硬生生咽下,最终只得垂头丧气的说道:“是。”

    今天杨寿之所以和人打架,是因为有人出言讥讽,说杨溥又变成了缩头乌龟,一下就缩回去了。

    杨寿看不懂这局势,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看样子皇帝始终是小儿,被朝臣一吓,当初的雷厉风行全都变了,看样子之前的种种英明神迹,都是传言!说不定就是孔明他们为皇帝造势编造的!

    杨士奇坐在暖阁里,得意的捋了捋胡须,皇上贤明是有目共睹的,只不过一时被小人蛊惑,乱了方向。他想着小皇帝日常所为,越想越是满意心热。这全都是因为,小皇帝就要成为他的弟子了!

    帝师!

    杨士奇一想到这里,就有些按捺不住了,能为帝师,是何等荣幸,何等尊宠!

    杨荣依旧冷着脸,哼哼的说道:“好个胡濙!好你个胡濙!!”

    三大阁臣下朝后,因为“罪己诏”一事吵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

    胡濙极力反对皇帝下“罪己诏”,认为太过小题大做。

    杨荣坚持要下“罪己诏”,安抚百官,安定民心。

    于是两人就吵起来了,翻老底,揭伤疤,骂得不可开交。

    杨士奇居中调和,调解时,居然被杨荣反呛一句,“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帝师了!”

    杨士奇知道杨荣脾气不好,口无遮拦,倒也不和他计较,笑笑就算了。

    “罪己诏”一事搁置着,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胡濙拂袖离去,杨荣依旧骂骂咧咧不停息。

    杨荣骂了胡濙,见杨士奇不搭腔,冷笑一声说道:“帝师,哼哼!你小心别进了别人的陷阱。”

    杨士奇悠闲的捋了捋胡须说道:“匡谏皇上,是为臣的本分,皇上虽然英明睿智,但年纪太小,易被人蛊惑。就是因为我们的疏忽,才会让孔明、刘伯温此等小人趁虚而入,谗言媚上。”

    杨荣站了起来,脸色突然变得严肃,他站在杨士奇面前,认真的说道:“我觉得这事不简单,你一定要小心,最好还是回绝了。说不定这又是小皇帝的计谋呢,就等着你上钩。”

    杨士奇说道:“这事是太后的想法,小皇帝最近恨我还来不及呢,岂会主动要求以我为帝师。唉,先帝英年早逝,我必定静心辅佐皇上,做一个圣明天子。”

    杨荣一听杨士奇有这意思,立刻急了,嚷嚷道:“你这是糊涂了吧,不能掉以轻心啊!我看你是被这‘帝师’的名号迷了心智。”

    杨士奇眼神凝固了,他站起来,沉声说道:“勉仁,我岂是贪慕虚名之人!我之所以应承,也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皇上!亲贤臣,远小人,只有我们站在皇上的左右手,才能让一切邪魔退避三舍!你怎么不懂我的苦心呢!”

    杨荣眉毛一挑,似乎还要说什么,但看了看杨士奇沉着的脸,他摇摇头,不再说话。

    杨荣多谋善断,这一次,却是猜对了。他们此次的争执,为日后反目埋下伏笔。

    朱祁镇今天起了一大早,跟随孙太后去嘉福寺祈福,“嘉福寺”位于京城西郊潭拓山,环境清幽雅致。在民间,一直把“嘉福寺”称为“潭拓寺”。

    朱祁镇最近表现得非常乖巧,孙太后昨日去见太皇太后,说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带着朱祁镇出宫祈福,要在嘉福寺祈福一月;还有一件事就是请求以杨士奇为帝师,教导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