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还是该多修炼



    杨士奇低头了,他是三杨中资历最老的人,也就是三杨中的领头羊,他低头了,也就代表三位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向皇上低头了。

    于是在一片“皇上圣明”的呼声中,通过了朱祁镇的禁止缠足令。

    朝会结束后,朱祁镇邀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一起用午膳,君臣相乐,融洽和谐。

    朱祁镇闲暇之余,总会想起蹇义,蹇义临终前的一番话,包含了太多信息。

    蹇义一生小心谨慎,但在临终前,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会说了那么多不该说的话。

    蹇义在死前一针见血的指出,朝中老臣掌权,暮气沉沉。这些老臣由于年纪老迈,多半不思进取,只想求稳,墨守成规。

    就算真有思量,也多半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很少会尽心尽力为朝政考虑。

    当然,蹇义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就是“我们这些老人这一世没什么疏漏,唯一疏漏之处,皆在子孙。”

    这句话暗示意味就很浓了,朱祁镇的理解就是,要想搬走这些老臣,送走这些大佛,从他们身上,是无法着手的,也找不到错漏。而唯一可以着手的,就是子孙。

    这不,朱祁镇立马派人去调查,发现杨士奇的儿子,就是个活宝。

    杨士奇的儿子杨稷,性格暴躁,贪图享受,在乡里耀武扬威,欺压弱小,也算是无恶不作。

    这样的人,当然应该被留下来,成为对付杨士奇的有力武器。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付这些个老臣,不应该操之过急。毕竟他们就像朝堂的中流砥柱,一下子搬空,只怕朝政也要一片混乱。

    权力的交接,不能急只能缓,尽量避免引起震荡。

    这么想来,朱元璋也算是高瞻远瞩,他手下能人辈出,一个个开国元勋可谓是权势滔天。这些人,只服朱元璋一人,太子朱标怎么可能压得住他们。一不小心,只怕还得被这些老臣耍得团团转。

    所以朱元璋才会煞费苦心,要帮太子踢出权杖上的荆棘。

    相比之下,先帝朱瞻基因为突然离世,来不及安排好后事,9岁的朱祁镇,如何能坐稳这江山?

    朱祁镇想了很多,前世看一些历史文献和历史电视剧,总觉得古代的人愚忠,对皇帝忠心耿耿。

    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太傻太天真。

    忠心的人上不了高位,做不了宰辅,而不忠心的人,往往只是看似忠心。

    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

    朱祁镇身边这么多人,真要算忠心耿耿的话,只怕王振排第一,曹吉祥排第二,多么讽刺。

    这次穿越,倒是打破了朱祁镇一直以来所认为的皇帝唯我独尊的幻想,还是要多修炼啊!

    乾清宫外,有一片空地,一亩大小的空地上,长着矮矮的毛茸茸的青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跳跃在草地上。

    “我大明十五省,两京十三司。二直隶就是京师、南京,十三布政司分别是,浙江治杭州府,江西治南昌府,福建治福州府……四川治成都府。我们先从京师开始讲起,你看京师又称北直隶,下辖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此人长身玉立,站在草坪上,侃侃而谈。

    “嗯,让我看看……这就是京师,这是顺天府,这一块是皇城对吧。”清脆的童音传来,带着十分的认真,亮晶晶的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认真。

    空地上沟壑纵横,山丘起伏,站在高处往下看,就能看出,这是立体的大明地图。地图上有城池、村庄、河流,甚至还有一士兵模型,表示那里驻扎有军队。

    这就是朱祁镇的活动学习法,派能工巧匠造成这个大明地图,学习地理时,就可以顺着地图学习,栩栩如生。

    孔明不愧是孔明,对大明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而且见识高明,学识渊博,无愧为帝师!这样学习下来,朱祁镇进步很快,已经记住了大体地貌,现在正从京师开始,深入细致的学习。

    两人又讲了很久,朱祁镇一直都很专心。

    “皇兄!”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朱祁镇转头一笑,只见朱祁钰朝他跑来,身后是追逐打闹的蜀童和两个小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