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刷名声的后果-第2/3页





    嘉靖为人忌刻,可对儿子们却是极好的,这次送景王去安陆难得地大方了一回。

    皇家采买从来都是油水十足的美差,一件不值钱的东西,经过数道环节层层盘剥之后就变成了天价。其中最典型的事件是清末慈禧太后有一天想吃包子,叫太监上街去买。外面两三文钱一个的鲜肉包子送进宫中,就敢报销十两银子,可见这回扣吃得有多狠。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

    如今,景王府置产,这可是上百万两银子的大生意,怎不叫人眼红眼绿,想分一杯羹的人多了,李家也盯上了这笔买卖。

    当然,李伟李高也不能将这一百万的生意包圆。现在的他们还不是外戚,上不得大明帝国权贵的台盘,只能弄点边角余料贴补生活。

    这其中,金银器皿和首饰打造是其中最赚钱的业务。

    李伟就求到了司礼监掌印黄锦那里去。

    黄锦是个谦和的人,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在大家心目中却是个非常好说话的好好先生。

    见李伟来求,就点了头。

    这段时间,李高正忙于此事,怎会有空来白各庄当泥塑木雕。不过是每月二两银子俸禄的官职,还得受上司和同事的白眼,李同学自尊心受不了。

    “子木,你猜,这笔生意下来,李伟能够得多少好处。”大约是知道周楠不吃自己买关子这一套,朱聪浸伸出两根手指:“至少两万。”

    他一脸羡慕,接着又叹息道:“都是宗亲,人和人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啊!”

    周楠心道,谁叫人家生了个好女儿,你若有本事也生一个,嫁给皇帝啊!不对,都姓朱,不合礼制,你这辈子却是没机会了。

    他笑道:“你也别羡慕李伟,各人有各人的命。再说了,咱们弄的那本《饮水集》你可没少赚。以后再出几本好书,不什么都有了。”

    “要不你问你家恩师要本稿子?”

    “此事休要再题,恩师他老人家写小说就是个兴趣爱好,不图出书不图钱的。”

    朱聪浸:“要不你写一本风月书儿,以你现在的名气,在我的经营下,绝对大卖。”

    “叫我写风月书儿,休想。”本大人可不能自坏名声啊!节操这种东西丢了可就拣不起来了,我可是立志要做进士的。如果因为写风月小说粘上诲淫诲盗,败坏人心的名声,以后也不要在士林里混了:“再说我的文笔不成,这种东西可写不了。”

    “不啊,你的文笔不错。子木顺天府加试的卷子愚兄看过的,简单直白生动有趣,就算读书不多的人也能看明白。风月小说儿要的就是这种东西,务必要所有人都看懂才好。”说到这里,朱聪浸两眼放光:“再说,子木最近名声已经起来了。名气就是银子,咱们就打着你的旗号出本风月书儿。你想啊,段提学到处宣扬,说你文章厚实刚健,将义理说透了,简直把你夸成朴实君子。现在突然弄一本这种书儿出来,能不轰动吗,别人能不掏钱买一本看个端倪吗?”

    “子木,拿你的话来说,就是制造噱头,制造话题。你好好弄一本交到书坊里去,我不在京城的期间,你自己经营。得了银子,咱们六四分成。”

    周楠大怒:“你别说了,我又不是疯子,怎肯自污?再废话,你我这个朋友也别做了。”

    狠狠拒绝了朱聪浸之后,周楠大觉奇怪,问:“朱兄,我现在名气很响亮吗?”

    “子木你还真是在这京郊呆成聋子了,却不知道你现在名声已经起来了。加试之后,先是昌平生员徐养大印了你的卷子四下发放,接着段提学又来凑这个热闹,如今你的来历可说是已经被京城里的人翻了个底朝天。”

    朱聪浸接着说,官场和士林中人一查,才愕然发现,周楠的身世竟然如此坎坷,如此离奇。而且,他还做得一手好诗词,乃是两淮文坛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简直就是千古绝唱,这可是传诸后世的。

    又想起徐九公子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两人的风格竟是如此相似,珠联璧合,仿佛出自一人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