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考场-第2/3页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有搜身这个环节,防的就是考生作弊,那是因为文科考试主要考的就是你的死记硬背的工夫。因此,在两朝不好书生为了作弊花样百出。有用信鸽带小抄的,有将书抄在自己身上的。

    最叫人惊叹的时是,有人居然将四书抄在一本麻将牌大小的小册子上带进了考场。那可是好几万字,字那么小看得看都不清楚,更何况抄。

    当然,这只是在乡试和后面几场考场上。实际上,乡试之前的童子试和这场加试不太正规,也没搜身这个环节。

    原因很简单,这几场考试只有一天。大伙儿卯时进场,下午就得交卷出场。上面有考官,场中有衙役书办十几双眼睛盯着,你就算夹带了也没机会掏出来抄。

    不象秋闱,一考就是三天,吃住都在贡院里,有时间作弊。

    看周楠被衙役剥了衣裳,形容狼狈,这已经是不小的侮辱了,众考生忍不住低低地笑起来,徐养大也一脸大仇得报的快意。

    良久,衙役才回话:“禀学政大老爷,没有夹带。”

    “且饶你这无行悖逆之徒一回。”段承恩一脸厌恶地挥了挥袖子:“进去吧,下来之后承文密云县学,叫他们严加管束。”

    “谢提学。”周楠装着惊恐的样子,抱着衣裳跌跌撞撞地朝贡院中行去,考蓝中的片儿和笔墨散落一地。

    后面徐养大笑得更是快意,看提学的表情显然对这姓周的极为厌恶。加试又不糊名,这厮这场考试悬了。

    “你是徐养大。”

    徐养大忙回答:“正是晚生。”

    段承学:“进去吧,好生考。”

    徐养大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提学官记住了,出名要早,名声就是无形资产。

    一千多考生挤在考棚中,周楠已经穿好衣裳,屏息等待。

    不片刻,题目纸就发下来了。果然如当初王世贞所说乃是两道四书题,这是必答题;五道五经题,可选一道。

    所有人都在埋首做题,考棚中静得厉害,众人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或长或短,或缓或急。

    偶然有一两声咳嗽打破这片寂静,整个考场笼罩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叫人心脏蓬蓬乱跳。

    说不紧张有而后司假话,周楠也是接连吸了两口大气才看清楚题目。

    两道四书题分别是《父子有亲》和《为我做君臣相说之乐》,这是本次考试的关键。古人重四书而轻五经。这两题做好了,另外一道五经题则主要做为参考。

    看到题目,周楠心中突然一笑。父子有亲出自《孟子》,原文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说的是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父亲和儿子有亲情,父慈子孝的道理。

    这题目估计是老段现出的,他父子团聚,心中快活,有感而发。只是,义哥儿是他的儿子还是孙子,他们以后又该如何相处,这个关系倒是乱到不好相处。对了,师娘子经过这六年的历练,已经是一标准的社会姐。她又生了个儿子,仗子行凶,必将段家搅得鸡犬不宁,老段有得头疼啦!

    为我做君臣相说之乐说的也是纲常道德。

    这个伪君子自身不正,也好意思出这样的题目?

    周楠略一思索,就抓住了这两道题的要点,破题有了,接下来该如何写也简单。只是,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准差了些,这事得慎重点,别叫人挑出错来。

    他也不急,拿起草稿纸竭力用最朴实的文字将文章慢慢写来。反正一句话,越简单越好,弄巧不如藏拙,华丽的辞藻一概不用。

    鲁迅在谈作文的时候就说过,文章的作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法,一种是减法。

    周楠今天用的是减法。

    一反平日里的飞扬跳脱,这场考试他却是分外的老实。

    从进得考场的那一刻起,徐养大的目光就落到周楠身上。

    见周楠愁眉紧锁,通常是写上一行字就停下来思索半天,然后叹上一口气,提笔将刚写的句子抹了。

    转眼,他的草稿纸上就变得乱七八糟。

    “这厮原来也没什么才气,方才还说要拿头名,好大口气!”徐养大心中冷笑:“也对,姓周的如果文章真作得好,早就中举人中进士做官去了。又何必自甘堕落,由杂流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