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单位新职位-第2/3页





    这间宅子总面积加起来达惊人的四百多平方,每月租金不过一两三钱,也就一千块钱人民币模样,这才后世简直不敢想象。

    购置了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胡乱在街上吃了晚饭,周楠就上床睡觉。

    没有灯光污染,没有噪音污染,隐约有水声远远传来,那是黄河和盐河的涛声。

    突然间,周楠睡意全消,竟是失眠。对于未来,他心中也是没数,也不知道这个朝廷的官应该怎么做,特别是这种整日埋首案牍的事务官。

    做衙役,做师爷,直接面对的是黎庶百姓,有事处理起来立求简单粗暴,在最短的时间内快刀斩乱麻。可现在蹲机关了,以往的为政经验却完全用不上,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政绩。

    第二日,周楠带着对新岗位的兴奋和担忧顶着熊猫眼去了府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传统,说句实在话,安东县的衙门破破烂烂的,又小,很多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畅风漏雨,每年都要简单休整。而这府衙却好大一片建筑,都是白墙青瓦,显得整洁。

    在这样的地方上班,应该是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签押房说明来意之后,等了半天,就有一个衙役过来引周楠进去。

    跟着衙役一路走去,里面又有不同。府衙分为前后两部,不用说,后衙是知府居所。

    前衙则是各大部门的办公场所,分为正堂、同知厅、经历厅、理刑厅、礼吏兵刑工户六房。

    除了这些部门,还要诸如巡检司、江防厅、司狱司、课税局等外派机构,分驻在城里城外各处。

    中国自古都实行的是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国家公务人员的数量都少。比如一个县级政区,也就知县、县丞、主薄、巡检四个官员,再加上县学和六房典史,不超过二十个人吃皇粮。

    等到了府一级,几百万人口,事务繁多,官员的数量就开始膨胀,衙门规模也大得惊人。

    很快,周楠到了理刑厅,在院子里等候。

    和所有的衙门一样,为了防火防盗防被雷劈,衙门里都没有大树。

    院子里立了几口碑,定睛看去,正是朱元璋所写的《大诰》,内容不外是警告官员们要廉洁奉公,休要残害百姓,否则国法难容。

    周楠对朱重九这篇杀气腾腾的文章嗤之以鼻,要想马儿跑,总得喂些草。就知府衙门这规模,一年下来,没几万两银子的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可一个知府的每年俸禄才多少,五十两有没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照磨,这几大官员的所有俸禄加一起,不超过三百两,还要养家糊口,要想做事,可能吗?

    这制度上先前就要缺陷,老朱家太天真太抠门。

    内容毫无价值,倒是字写得不错,显是名家手笔。

    正观摩着,推官就传周楠进去。

    淮安推官姓熊,名仁,身材不高,是个大胖子。此时天气尚不热,又是早晨,熊仁官袍的掖下还是有两团明显的汗湿。

    同时到场的还有另外三个知事,周楠上前一一见礼。

    明朝下级官员见了上司,也没有跪拜一说,只作揖了事。正要五体投地,那是觐见皇帝时才有的礼仪。

    当然,你如果有资格见到天子,起码也是四品以上的高官,也不用下跪。

    周楠暗自庆幸自己穿越到的是明朝,如果穿去我大清,官场往来,见到比自己职位高的人就下跪磕头,非憋屈死不可。

    熊仁倒没有什么架子,一把扶住周楠,豪爽地笑对身边的几个手下道:“各位,你们成天不是在本官面前说起咱淮安府出了个写得一首好诗词的周子木吗,今天这人就在你们面前了。”

    周楠心中失笑,这话听着怎么像是总算捉到一个活的了?

    他分别和三个知事见了礼之后,又说了自己还有些私事需要处理,能否请三天假?

    熊仁大方地说:“也对,周知事昨夜刚到,以后又要在府城安家,确实有些琐事需要料理,准了。你先去自己房中看看以前积下的卷宗,明日就可以休沐。”

    又有两个衙役过来将周楠带去一个大约三十平方的房间里,说以后这屋是知事老爷视事的场所,另外,他们二人也归周知事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