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上天不公-第2/3页





    正在这个时候,小红忍不住呀一声:“是翁公子,他也要做咱们家的私塾先生吗?”说着就朝前指去。

    梅迟定睛从花格的缝隙看出去,却见人群中不是翁春又是谁,禁不住吃了一惊奇。万万没想到这个县学高才生,竟然抹下脸要到梅家做西席,这不合常理啊!

    顿时,梅二小姐楞住了。

    小红突然一笑,低声道:“小姐,翁公子对你的心意难道你还不知道。他这是想每日见到你,这才来应聘私塾老师,也好每日都能见着你啊!”

    听到这话,梅迟禁不住俏脸一红。然后心中又是大大地不快,喝道:“小红,你好大胆子,说这些不正经的话。我看这个翁秀才……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今日使出这种手段。”

    哪个少女不怀春,女孩子到了二八年纪自然会对自己未来终身大事有一种莫名的期盼,期盼着哪一天有个英俊的少年迎娶自己过门。可是,大约是小时候对于兄长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潜意识中,自己未来的丈夫应该是当年那两个白衣书生的模样。

    这个翁春,说句实在话,见到人的时候,眼睛里有一种赤裸裸的欲念,看了叫人心中厌恶。

    又如何比得上那时,那两个在春风中、夏日里歌以咏之,舞以蹈之的儒雅的清爽少年?

    等金管家将题目一出,翁春就第一个跳出来解题。

    听他解完,梅迟忍不住低讶一声:“见解独到,学养深厚,翁应元果然是个人才,能够从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探究出深刻的经义,真是难得。或许……我是误解翁应元了。”

    小红一笑:“误解,那翁秀才看起来眼睛贼溜溜的,确实不像是个好人。不过,倒是生得不错。小红不识字,也听不懂。可看外面的情形,翁秀才好象把其他人都给震住了。也没有人敢上前同他较量,是不是不说,他要到咱们家做教书先生了?”

    梅迟点头:“是的,他这么解题,别开生面,叫人耳目一新,果然了得。别人若再强解,也是老生常谈,如何比得过。今天,翁应元赢了。也罢,翁先生的才学在我县同辈书生中至少也能排名在七八名之间。有他教授阿弟,这次县试还有后面的府试、院试也多了几分把握。”

    是的,翁春今天这个题解得当真是妙,不得不让人心中佩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这有三种,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是其一。意思是,父母有错做儿女的却不指出来使之改正,而是一味顺从,使父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按照现在人的话来说,就是愚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是其二。意思是,家里贫穷,双亲吃了上顿没下顿。你却不发奋读书去做官,改善家中的经济条件。

    不娶无子,绝祀祖先,其为三。一把年纪了,也不娶妻生孩,使得祖先血脉断绝。死去的先人不能享受香火祭祀成为孤魂野鬼,这是不孝中最恶劣者,断断不能容忍。

    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说。

    读书人在阐述这句话的时候,大多会从礼仪和祭祀祖先上引申解说,整个主题都味道着结婚和生孩子上面。

    但今天这个翁秀才却说,无后二字并不是生娃,而是后人没有做后人的规矩,不修德,不守礼,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实际上,这个理论在后世也有不小的争议。在明朝,读书人将孔子的话奉为经典。在读的时候大多从字面上去理解,而不敢有丝毫的深究,生怕曲解了圣人之言,成为经学界的异端。

    翁春今天提出这么的新鲜的理论,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或许,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虽说对翁春心中厌烦,但梅二小姐还是眼睛一亮,大感佩服:翁秀才果然是县中最好的读书人之一,若他来教阿弟,没准这次童子试有戏。

    小红忍不住问:“七八名之间?那么,排名一二名的又不知道是什么人,难道是当年的大公子?”

    梅迟:“大哥的才学当排第二,至于第一,自然是周……”这个时候,当年那个一说话就露出白色牙齿,笑得如阳光一样灿烂的少年有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