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与旧-第3/3页





    陈鸣挺赞成私人资金进入教育事业的,这种私立的实业学校,也不再像传统的书院那般以考取功名为目的,而是旨在为商业培养各种的专业性人才。在这期间作为投资人的商团,可按本身的职业需求来设定学校的科目安排,亦是在为自己储备人才。尤其是有了‘代培生’之后。

    当然既然是商团投资的私立学校,无可厚非的就会带上营利的色彩。

    不过刚刚起步的商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应该多是商团子弟,学费上面的收益该是寥寥无几的。毕竟名气是需要时间和实例打出来的。而商学院这三个字,即便是商业性质浓郁的广州城,这种专门为经商而办的学校也是惊世骇俗的了。

    商学院一开始的资金来源全部是它的股东,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的经济独立,那就要看中国的发展了。除开传统的国学文史科目外,羊城商学院还设有诸多的专业科目。在羊城商学院的报表中,会计、速记、测量、管理等等专业科目,无论是在课时上,还是在关注程度上更是远远超过了文史课。

    这就决定了这所‘学院’成立之后,必然要承受的莫大压力。

    ……

    国宾馆里,田沼意次正在看着一份来自上海的金融日报,他脸上隐隐浮现着怒色。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份上海的金融日报上用讽刺的笔法大肆抨击着日本的金银比价。

    虽然田沼意次早就注意到了日本金银比值的问题,也很清楚,一直以来唐飞鹏那个家伙就再用他从中国运进来的货物在日本兑换黄金。

    在经历了江户时代初期1:15的高金银比价后,伴随着日本一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日本的金银比价一步步滑落到1:5的官方定价。这其中庆长金银币制和宽永通宝的铸造及其流通为日本的金银比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被老美打的被破开关的日本,其关税权因为被外国人操纵,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大批的向日本倾销,而日本的农产品等原料却源源流往国外。开港后的洗礼1860至1867年,日本对外贸易输出额增加2.5倍,输入额却增加13倍。日本自身的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大量西方质优价廉商品的涌入,沉重打击了日本国内产业。而由于条约认可洋银在日本自由流通,西方商人和使馆人员就利用日本金银比价远低于国际牌价,利用墨西哥银元来套购日本黄金,攫取巨利。幕府为限制外国水兵兑换日本银币套购黄金,便规定每人每天兑换的数量。于是水兵们开具假名单,随意捏造名字以便多换。就这样,开港贸易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一百万两。

    上海的这份金融日报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用一种调侃鄙夷的口吻讽刺着日本的‘食古不化’。却根本不知道这套金银比价连同宽永通宝那是维系德川幕府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根本不是说想改就能改的。

    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那是中央集权最大的体现之一。整个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各地之重要的矿山基本都被幕府所控制,统辖矿山也成为德川幕府货币统制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田沼意次被这份报纸气得火冒三丈,但他内心里对于日本的金银比价也更加的忧心忡忡了。

    “这要是将军大人能一纸令下就将黄金的价格提升三倍……”那该多好啊。

    可惜,这样的想法只是田沼意次无谓的妄想。德川幕府现在于日本的统治虽然牢固,但他也没办法下令将黄金的价格提升三倍。

    现在德川幕府的御用商人来中国购买货物,用的黄金的单位价值就是他们在国内同等重量价格的三倍。都是一样的钱,拿到中国一个能当三个花;在日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缩水。

    “这要是中日之间再发生战争……”落败的德川幕府在货比上的统治力可就大不美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