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黥布叛楚-第3/4页





    太宰一想也有道理,也不能让这位老兄一直在这里住,浪费粮食还影响不好,因此把这段话转呈给了黥布。随何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黥布听完太宰的话后,召见了他。

    王府正殿,黥布斜靠椅背,微闭双眼。

    在太宰的带领下,随何昂首而入。在太宰引荐过之后,黥布微闭的双眼“哼”了一声,看都没看老熟人一眼。

    随何抄手向黥布一拱,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这一生最为耀眼的一段对话,也让他跻身说话三强。“汉王之所以派我给大王您敬送书信,是因为我们对您和楚国那样亲近很感诧异。”

    随何的话让黥布莫名其妙,睁眼怒视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我臣属楚国。”

    随何微微一笑,说道:“大王您和项羽同样是诸侯王,却要臣属于楚,必定是以为楚国强大,可以做为靠山。但我认为有件事大王需多加考虑。”

    “什么事劳你费神?”黥布拖着长长的强调,冷冷地说道。

    随何微微一笑,说道:“项羽初伐齐国时,大王您应该动员淮南所有兵力,亲自率军,充当楚国先锋,然而您却之派了四千人去援助楚军。臣属的人应该这样做吗?再者,在汉王和楚军大战彭城之时,当时项羽滞留齐地,大王您应该亲率淮南兵众,倾槽而出,渡过淮河,参加彭城战斗。然而大王您却坐拥几万军士,却不派一兵一卒,袖手旁观。自拖臣属于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我以为大王这样做事不足取的。”

    黥布睁开了双眼,坐直了身子,眼前这个看似老实巴交的人竟然字字珠玑。前一阵的行为很明显已得罪了项羽,黥布在心里是很清楚的,如果项羽踏平汉军,下一个收拾的可能就是自己。黥布虽是个武夫,但不是个傻子。

    随何又一次清了清嗓子,继续他的忽悠。如果上半部分说的是实情,那下半部分则纯粹是胡扯,但他的胡扯却把这次游说推向了高潮。“大王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国,无非以为汉国弱小罢了。但项羽军力虽强,但天下的人都认为他所行不义,恃胜而自强。汉王虽败,却招致诸侯,把守成皋、荥阳,从蜀运粮、深挖沟壕。楚军若想西进,中间隔着梁地(彭越所在),有八九百里。这么远,想要攻城也不那么容易,况且还要调拨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即使楚军进至成皋、荥阳,汉军则坚守不出,楚军若想西进,则很难攻下关口;若要后退,汉军则随后追击。如果楚胜汉败,各路诸侯由于害怕被逐个消灭,也会互相救援。楚不如汉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楚军是不足以依靠的。”

    黥布站了起来,向身边的人挥了挥手,让其退下。然后向随何一拱手,说道:“先生以为该当如何?”

    听黥布如此一问,随何知道这个人已经被打动了,“大王您只要发兵叛楚,牵制项羽几个月,汉王取天下可万无一失。汉王一定会割出土地分封于您,仍可南面称王。为此,汉王才派我敬献此计。”

    听随何说完后,黥布动摇了。项羽睚眦必报的性格,自己是很清楚的。想到此,黥布很客气地说道:“先生说的有理,容我思虑。”

    随何退出后,动摇了的黥布还是下不了决心,因为现在的形势是楚强汉弱,现在叛变,如果汉军再败,自己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项羽派来的使者正在淮南,住在驿站,督促黥布发兵。

    黥布这种脚踩两只船的行为,让随何异常焦急。一连几天,随何时时关注着黥布的一举一动。

    几天后,黥布亲自前往驿站,安抚楚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楚使此次的说辞,将左右黥布最终的走向,也决定着自己此行的结果和自己的命运。最终,随何准备走一步险棋,不成功便成仁。

    黥布刚到驿站,随何便闯了进去,几句场面话后,大喇喇地坐在楚国使者的上首,扭头对楚使说:“九江王已经归服汉王,楚国怎么能得到他的援军呢?”

    黥布愕然,他真没想到这个人会突然来这么一招。这下可好,不管自己叛不叛变,在项羽那里算是坐实了罪名,彻底丧失了摇摆的资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