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珠光宝气中巧哥走了-第2/3页





  包拯在看到四颗核桃大小的珠子,吃惊的连手里的茶水都忘记喝了。

  当铁心源撩开帐篷的门帘让朝阳射进来之后,那四颗各色的珠子顿时就反射出璀璨的光芒,让人不能直视。

  “工地里挖出来的?”包拯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不是,是在烧瓷板的时候发生了窑变,产生了窑宝,学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祥瑞,特来向府尊请教。”

  包拯到底是包拯,失神了片刻,就恢复了镇定,捋着胡须道:“琉璃?老夫听说能得琉璃者,无不适福运深厚之人,想不到你这浮滑小儿也有这样的福运。

  呵呵,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出现这样的窑宝老夫听说过,烧制瓷器也能出现这种巧夺天工的宝物?”

  最讨厌包拯这种追根问底的性格,人家王渐就没有那么多嘴,在看到四颗各色珠子之后,惨叫一声昏厥了过去,片刻之后就转醒过来,把四颗珠子小心的藏进怀里,骑了一匹马,就带着随从烟尘滚滚的跑回东京去向皇帝报喜去了。

  “王大伴说这是窑宝,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说完之后就抱着四颗珠子狂奔回东京去了,连手尾都没有留。”

  包拯努力的把视线从珠子上移过来道:“王渐走了?咦?你说他带走了四颗珠子?小子,你告诉老夫这样的珠子总共有多少?按照你的性子,不可能只有这八颗。”

  铁心源就知道老包没有那么好忽悠,拍拍手,火儿就提着一个装满玻璃珠子的篮子走了进来。

  火儿特意将那一篮子珠子放在阳光下,一时宝光四射,包拯昏暗的帐篷里顿时变得亮堂堂的。

  眼看着包拯手里的茶杯跌在地上,茶水泼湿了他袍服的下摆。

  他努力的克制住自己混乱的思维,指着一篮子的玻璃珠子道:“如何会有这么多?”

  铁心源摇头道:“学生也不知道,打开窑门之后里面就全是这东西。”

  包拯将铁心源拿来的四颗大珠子小心的放进篮子里,又找来一块功用不明的泛黄麻布盖在篮子上。

  喝令护卫将自己的帐篷围得水泄不通,并且下了任何人靠近帐篷杀无赦的命令后,就要求铁心源带他去看发生窑变的瓷窑。

  瓷窑里面很干净,新一炉瓷板胚子已经被放进了窑口就差点火了。

  包拯拍着瓷窑激动的道:“好啊,这真是天助我大宋啊。

  珠玉珍玩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可笑世人却把这些东西当成人间之宝。

  哈哈,辽皇今年索要奇珍异宝,好啊,我朝就把这东西送几颗与他,平白省下数十万绢帛,陛下再也不必为河北水灾担心。

  哈哈哈,听说李元昊又得新美人,正好一并用此物充当岁币。

  哈哈哈哈哈哈,有那一篮子窑宝,可保我大宋十余年无岁币,岁赐之忧,真是天助我朝啊。”

  听包拯这么欢呼,铁心源才明白这个老倌从来就没有被这些烂玻璃迷昏头脑。

  几乎在看到这些珠子的第一眼,这老倌想的是大宋今年应该付给辽国的五十万匹两的绢银。

  至于王渐在想什么,铁心源觉得还是不要去想比较好。

  眼见天色还早,包拯果然如同铁心源预料的那样准备立刻离开了。

  陈留距离东京不过七十余里,如果日夜兼程的话,明日拂晓就该抵达东京了,大宋莫名其妙的得到了这么大的一笔财富,不早点入国库,包拯连觉都睡不好。

  这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了,至于那些刺客和走失的紫宸观道姑,在这件事情面前都算不了什么。

  闹哄哄的送走了包拯,铁心源回到了自己的帐篷里,看着枕头上放着一封信,本想直接丢进火盆里烧掉。

  叹息之后还是打开了信……

  巧哥走了,带着那个女人走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铁心源衷心希望他能过上躺在格桑花里唱情歌的好日子……

  赵婉不会唱歌,听她唱歌就像杀鸡,上次教她唱《虫儿飞》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

  向来温柔的赵婉在得到四颗拳头大小的珠子之后,就围着铁心源整整唱了一天的歌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