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昔日队友,已成导师-第2/4页



    “没有被榜样歌手选择的新生歌手,就只能暂别舞台。

    “为了防止榜样歌手,知道后续新生歌手的身份,都留到最后进行抢人,所以在新生歌手出场之前,不能公布他们的身份。”

    这个规则很微妙。

    因为每一期节目,榜样歌手和新生歌手会合唱四首歌,然后从四首歌中,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一首当期金曲。

    由于有竞争,所以这是一场比赛。

    但因为组合形式是老带新,新生歌手的实力参差不齐,因此即便是实力很强的榜样歌手,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带飞新生歌手。

    对榜样歌手来说,比赛竞技性并没有那么强,反正没拿到金曲,也不是他们的问题,可以是新生歌手的问题。

    节目组都已经帮成名歌手先把锅甩掉了,这让成名歌手录节目非常轻松。

    当然,如果能够竞选金曲,当然更好。

    所以这个节目是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平衡。

    由于是老带新的合唱方式。

    因此,往往决定能不能拿到当期金曲的关键因素,反而是在新生歌手身上。

    如果提前知道所有新生歌手的身份,那么榜样歌手,当然更倾向于留着选择的名额,等最强的那位新生歌手出场。

    如果大家都这么搞的话,节目就很难录了。

    所以,节目组才制定了这个规则,在新生歌手出场之前,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可能第一对出场的新生歌手,就是最强的。

    规则讲解完之后。

    柳思蕾继续按照台本走流程:“接下来,有请导播放出新生歌手的出场歌曲。”

    大屏幕画面翻转,出现了四首歌的名字。

    分别是:《你是独特的风景》《爱不该只藏在心底》《芳华易逝》《如果有如果》

    在四首歌的名字下面,还有一些歌手的关键词。

    比如《如果有如果》下面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我是冠军”和“我不是冠军”。

    张惠莹指着大屏幕问道:“这两个关键词,指的是合唱这首歌的两个歌手是吗?”

    “是的,每位歌手有且仅有一个关键词。”柳思蕾回答。

    张惠莹指着《如果有如果》说道:“那我要听这首,我想看看这个冠军是什么冠军。”

    柳思蕾继续问道:“确定要先听这首吗?其他三位老师有不同意见吗?”

    唐松华老爷子非常有意思的问了一句:“这个冠军,会不会是奥运冠军啊?”

    柳思蕾一本正经的点头回答:“有可能哦。”

    张惠莹立即接话:“要是奥运冠军,我肯定抢,我要和奥运冠军合唱。”

    这话的意思,明显就是不在乎能不能拿当期金曲,反正就是要和奥运冠军合唱。

    不过,这两个关键词“我是冠军”、“我不是冠军”,很明显是有关联的,不然节目组不会放在一起。

    由于先看哪组新生歌手合唱,其实对结果影响不大,所以张惠莹既然想先看《如果有如果》,其他三人也不会去反对。

    等四位榜样歌手都统一意见之后,柳思蕾宣布道:“那就让我们请出第一组新生歌手,为我们带来《如果有如果》。”

    大屏幕中,被点了歌的两位新生歌手,从沙发里站起来,站到镜头前,和观众挥手打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