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姑苏林家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世自尧舜治事之启,经夏商周三朝,入乱世。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当大秦建立后便被扫入尘埃。

        秦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建立大一统王朝,功比尧舜,德高五帝,自称始皇帝。

        无奈二世昏庸,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其后,王朝更迭频频,历汉、晋、隋、唐,至两宋。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却出现了变化。本该诞生在草原上的雄鹰却从历史中消失了,草原上的蒙古人在击败大金后损失惨重无力南下,本该龟缩一方的南宋却在此时趁机北上,可惜当时的挂帅者却是奸相贾似道的心腹,贪功冒进致使大军溃败。战事失利,蒙军压境,一时间人心惶惶,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士们在对南宋彻底失望之后,决定重现陈桥兵变,他们选择拥护当时后周柴氏后裔复辟大周。

        当时的柴氏家主为柴荣,具体是柴氏皇族的第几代后裔已无从考证,于南宋时既非文臣也非武将,不过是一豪商,因为掌控海贸聚得百万家财。是时,一众武将聚首时,为首的穆老将军祖上便是后周臣子,便提议拥护柴荣为帝复辟大周,毕竟昔年赵宋便曾有言要还位柴氏,一众武将见师出有名便同意了穆老将军的想法。

        待得柴荣登位后,当即感念穆老将军恩情,封了穆老将军为南安郡王,世袭罔替。又命穆老将军挂帅出征抗击蒙军,不过数月便得大胜,收复北地,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至此天下一统,大周复辟,民心归复。大军班师回朝之际,大周太宗大肆封赏,新封三位王爵,北静郡王,东安郡王,西宁郡王,此皆世袭罔替,其后又封八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宁国公,荣国公,此皆降等世袭,其后又封了侯伯子爵十二人。

        看着面前的《开国志》,林殊觉得本朝太宗真是气运鼎盛之人,远超昔年的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不过刘秀昔年也是一刀一枪的打下天下,虽然有着岳家的资助但到底是凭借自己的手腕登帝的,而大周太宗却是依靠财富登帝,那些将士推举他为帝很大一部分是看中了他的财富,想要建功立业若无粮草金银哪能一呼百应。可惜,太宗陛下自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不仅将年号称作“天命”,还对那四王八公恩宠不决,那八公的二代子孙本应将等袭爵,可太宗陛下却大手一挥,让开国的二代袭爵者均不降等袭爵。

        “少爷,林平去看了您的院试成绩,您是案首”管家林忠激动的前来汇报。

        本朝亦沿袭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不过想要参与科举,首先要有资格。本朝科考要经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科举的第一步,首先要参加县考,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而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所以现在年仅十二岁的林殊已经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了。

        “知道了,通知渊叔了吗?”林殊道,自九岁来到这个古代社会后便开始了考试生涯,历时三年考得秀才,可惜这不过是开始而已,往后还有三场,他还不能放松。

        “老爷正生气呢,二爷和三爷这次没考过。”林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