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天堂那个方向去(63)-第2/2页





    我游到深水区一头(这头人少),坐在池边上,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给南粤大地的村民带来的现代生活的同时,总让我想起离开的内地,那里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依然处在贫困生活之中。他们怕是都无法想象出这儿村民过的是如何天堂般的日子。在这种心态反复比较中,我越发庆幸自己有缘过上这好日子,感到是那样的幸福满足,默默地祈祷老天能让内地人也早日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随着在这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打工收入的增加,享受到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现代化,更有精神方面的现代化。二零零零年下半年,儿子把他用了两年的,之前也是从一个老外同事手上买过来的旧摩托罗拉手机给了我用。从那时起我就用上了手机,拿现在(2013年)来说手机还能算个什么稀奇物,可二零零零年那时敢用这样语气说手机的还没有几人。那个旧手机翻盖摔的只剩下一半。我还是当宝一样拿着用,也ting神气,这玩艺我在国营企业任老总时就觉得稀罕,也只能是稀罕,谁敢买。如今手上真的有了,这不和做梦一样。在我看来,这不简单是个物,而是科技的神符,光拿着它就有无限神奇的感觉,何况它真顶用。虽然,一个月我也不敢(是舍不得)打几个电话(话费贵),可别在腰上就有自己也被这玩艺现代化了的感觉。

    有点钱了,我的思想也活了。连少年时期因家里穷给心理上造成的亏欠心病也重新泛起来,当时曾被电影里青年人拉手风琴的镜头羡慕的要死,可手风琴那个玩艺哪是那时的穷小子能想的。想是不能想,但却在心理造成了一个亏欠,一种YuWang长期被压抑在那里,就是一旦自己不愁钱了,就一定要买一架手风琴回来,至于会不会拉是另一会事。于是二零零三年春节期间,我就把老板给的几千元红包钱买了一架手风琴回来,不用说,我肯定没有拉手风琴的艺术能力,不过已说过了,不是为拉买的,而是要去除穷困的少年时期给自己留下的那块心病。其实,并不是要手风琴这个物,而是这个物载着的那个精神层面的东西。

    不仅是解决过去心理上亏欠,还开始自觉不自觉地跟风现代科学技术产品的时髦。对电脑文件里的图片能任意放大缩小感到十分好奇。这时我已有儿子买给我的胶卷相机,以为胶卷相片就能直接放进电脑神奇的缩放。当我向阿仙小姐问这方面的操作技巧时,才知道这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只有数码相机拍的图片才能在电脑中处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数码相机”这个词,感觉神秘极了。

    几个月后(2000年5月)一天,阿仙手提一个方形仪器上楼来,说这是从香港公司借给样品拍照的数码相机。这个玩艺外形比胶卷相机外形大了几倍,和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数码相机,那相机也是最早日本技术的数码相机。阿仙说这个相机要八千港元,因为贵,阿仙没敢让我拿过来看。我思量相机既然这么贵,那照起相来不是更贵。就把这意思问阿仙,阿仙笑着说数码相机虽然贵,但照相却不贵。说着就对着我按了相机上的电钮,把相机背后的显示屏给我看,我的图像已经定格在那上面。接着阿仙又朝我按了两下电钮,然后关掉机器,从中抽出一张小型磁盘来,这磁盘我太熟悉了,是电脑常用于存料的,当时价格已经掉到五角钱一片。阿仙让我把磁盘里的图像存到我用的电脑上,我第一次在电脑里看到了我自己的像片。这数码相机简直太奇妙了,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买一台数码相机。可毕竟价格不菲,七八千元要用去我整两个月工资,也只得忍忍再说。

    半年后老板把上次借来用的那台数码相机从香港拿过来放在开发部不再带回去,说香港公司又买了性能更好的,价格也大大下降(仍要四五千元)。到了2003年下半年,数码相机价格终于降到了三千元以下,我不再犹豫,花二千六百元买回一部索尼数码相机。儿子说我,见你平时吃个五块钱的炒粉都要心疼半天,说那边有三块的。可买起几千元的东西来倒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