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天堂那个方向去(52)



    做好手上这份事仍需不断学习新东西,这正合适我的兴趣。这家工厂在业务与管理上使用网络属于较早的一类,这得益于老板另外办的一个电脑软件开发公司也放在这个工厂院子内(为节省场地租金),正在搞工厂生产管理软件(ERP)开发,也正好拿自己的这个工厂做试验,这就使的工厂电脑联网应用比周围的工厂早了几步,当旁边的工厂通讯还停留在电话传真水平时,老板的工厂与世界各地的客户以及香港公司的业务联络已全部放在网上处理。而开发部是联络客商的首要部门。

    无论伟叔如何把开发部拉到自己手里来控制,但都改变不了开发部业务听从香港公司指挥这个事实。香港公司要求开发部管理运行的点点滴滴都要向他们报告,而开发部行政性杂务集中在我身上,这样一来与香港公司日常联络沟通成了我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对此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使我较早有了学习网络应用知识的机会。

    在工厂电脑维护人员指导下,(2000年初)第一次学会向香港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我在邮件中除了向香港公司同事介绍我自己,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热情问候他们的话。几个小时后收到了香港公司那边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同事回复,是用粤语发音繁体汉字夹着英文单词写的,大体意思我能看明白。

    她说公司指定她与我联系工作。她称赞我邮件的汉语写得好,但遗憾她只会英文打字,如果用非得用汉语回复我,她就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写一封邮件,因为用粤语发音繁体汉字打字太吃力。问能不能用英文写邮件来,而我用汉语写给她,她阅读汉语没问题。

    从她的粤语汉字英文混杂的句子中,我能感受到她语气恳切。我与她都遇到语言工具障碍,她汉语半生不熟,我英语连半吊子都算不上。但我却为此暗暗窃喜,这不正是我学英语的好机会吗。我立即回复“你给了我学习英语的机会”。由此,我也开始汉语英语混杂着与香港同事联络工作。

    我买来大砖头似的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摆在工作台上,还备了一套初一到高三的英语课本,后来又买来大学英语精读泛读教材。那架势摆的就像要攻读英语博士。每当收到香港那边发来的英文电邮,我先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再把单词的汉语查出来打上去,然后估猜邮件说的意思。我用这样的笨办法先弄个六七分明白。对拿不准的意思再写过去问,这样一来二回,直到完全理解准确。

    工作上要说的事不少是重复来去的,所用英语有个范围,没多久,我再读露丝写来邮件就不再需要频繁翻工具书,看一眼就知她写的什么事。有了这个基础,我开始试着套用她写来的句子给她回邮件。露丝见我用英文回复,她非常高兴,说完全能明白我写的意思。这使我信心大增,之后干脆全部用英语给她写邮件。

    当然,我用英文写邮件是吃力的,常为写一封邮件在那个小仓库里浑然不觉地坐过半夜十二点,只是为了能拼凑几个英语句子。让我没想的是,在我用英语给她写邮件时,她反而改用汉语写给我。她说既然我能学习写英文,她也要学习用汉语写。学习的动力真是很奇妙。可是我自私地希望她一直用英文写给我,因为她一旦改用汉语写,我就断了从她学习英文这条途径。

    网上联系工作久了(差不多一年了),我与露丝在工作配合上变得十分默契,这让两人都产生了似乎非常熟悉对方的错觉。而且还因这种错觉日后造成我一次无比地尴尬。这天露丝邮件中说,她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坐下写邮件,她将打电话给我。我竟然没有思考就回复可以。写过我也就忘了。

    几天后一个上午,内部电话打上来,让我下楼去前台接香港公司电话(香港电话是专线,规定只能在前台接),我也没多想就跑下楼去。我拿起听筒说“你好”,立即听到一个满口香港粤语的女声说过来,我的头就嗡地一下,因为我连一句也听不懂,再说严重一点是连一个字也听不懂。我紧张地无法发音,因为根本不知对方在说什么。电话听筒声音很大,前台女孩在我背后听得很清楚,她着急地催促我,香港那边问你是不是牛叔,她要找牛叔。你为什么不回答。我赶快对话筒说“我是牛叔我是牛叔。”可后面说的我还是听不懂。前台女孩就站在边上翻译,她说她是香港公司的露丝,天天和你联系工作,这么熟悉的人,怎么在电话里你就听不明白她说话呢。我紧张的都要休克了,干脆把听筒递给前台女孩,“你替我接,说我听不懂香港话,问她找我做什么事。”前台女孩拿过电话用白话和露丝对说了几句。女孩马上问我,“她问你能不能用英语和她说电话?”天啊,露丝这玩笑开大了,她把我的英语想象成什么水平了。我赶紧让女孩告诉她,我说不了英文还是发邮件吧。我没敢再去拿回话筒,直到那边露丝电话挂断。我难堪的简直无地自容,都没对帮我接电话的前台女孩说一声谢谢,就仓皇地逃回楼上小仓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