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最重要的技术、院士大会,王浩: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第2/5页



    滕建军也做出了表态,代表航空工业集团,全力支持项目研究的需求。

    全力支持,一个是足够的经费,另外就是足够的资源。

    资源,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技术、人才、设备,并不是有足够经费就能得到的,航空集团旗下超过二十个科研机构,所属以及合作工厂达到几百家,有了航空集团的全力支持,只要能在国内找到的材料、设备、技术,都可以马上就能得到。

    在听了滕建军的话以后,王浩当即就说起了一个关键部件,“我们这个飞行器核心技术倒是没有问题,但在样机制造上,就碰到了很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轴承。”王浩说的非常认真,“飞行器中心舱体下方,有个平衡整体的主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要保证绝对的稳定。”

    “但是我们的主轴,精度明显不足,而且质量很难说,因为一直承受很大的压力,也许过一阵子就会损坏……”

    他说的很无奈的摇了摇头。

    如果飞行器一直放置在那里还好一些,只要是正式运行起飞,中心的主轴,就一定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为主轴的质量和精度不足,持续承受过高的压力,就可能会导致损坏,到时候,最小的问题是飞行器平衡性受到影响,近一步则可能会威胁到飞行器的安全。

    在听了王浩说的主轴问题后,滕建军半张着嘴直接卡住了,过了好半天才说了句,“国内的精工制造领域还是差一些,这个问题,你可以联系汉实工业,让他们提供最好、最高端的主轴。”

    “不过你放心吧。”滕建军说完还是做了保证,“即便汉实工业解决不了,我把问题报上去,到时候,哪怕是从一些大型设备上拆卸,我也给你把问题解决!”

    “……好吧!”

    王浩最后也只能接受这个说法。

    ……

    这次的悬浮测试实验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他们不止收获了实验的成功,还得到了航空集团以及科技部的肯定,后续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不管是人才、经费,还是设备、配件,或者是电力以及其他供应,能解决的肯定会快速得到解决。

    王浩则是率领实验组继续投入到研究中。

    反重力飞行器绝对是重中之重的研究,飞行器推翻了以往的航空逻辑,性能相比传统的飞机绝对是超标的。

    在测试实验结束以后,王浩召开了内部会议,确定了未来研究的两个主方向。

    一个主方向就是对于飞行器的进一步完善。

    这个范围就比较大了。

    简单来说就是继续做研究,包括电子系统、监测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都要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也要开始论证,让飞行器进行自主的升降以及快速飞行。

    后续肯定要实现让飞行器稳定运转,实现高速巡航、灵活转向、自主升降,其他配套的技术也一定要跟上。

    如果飞行机能实现以上要求,再经过不断的测试调整,技术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成熟了。

    另一个主方向,就是审视一些部件的安全以及性能问题。

    飞行器想要实现预定的性能,可不只是设计和技术问题,另一项很关键的就是制造问题。

    这个方向才是最头疼的,因为一些部件的制造问题,不是研究组能够解决的。

    飞行器很多设计的部件都是全新的,好多都是合作工厂打造出来,因为没有流水线生产,有一些都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