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科学》杂志:竟然有两篇结论完全冲突的投稿?-第2/6页



    这种暗物质不会发光,但却可以通过引力效应观测到。

    虽然学界已经存在对于暗物的定义,但实际上,所有的证据依旧只是天文学的分析手段,其他手段研究并没有任何发现。

    比如,人类所存在的太阳系。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并且暗物质所占据的比例远远高于所能见到的物质,为什么太阳系中没有发现暗物质呢?

    另外,大量天文学领域的暗物质研究,都是基于对于其他星系的解析,针对银河系本身的研究非常稀少少。

    针对其他星系暗物质的解析,所依靠的检测计算手段,都仅仅是天文望远镜画面所进行的‘光谱分析’。

    “如果这种光谱分析,来计算质量的手段,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呢?”

    即便是在物理学界,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很大争议。

    王浩思考的还是决定仔细研究一下暗物质,他当然不会去研究暗物质的定义报道之类,而是去看一些理论基础。

    有关暗物质的理论基础,相对完善的就只有以弦理论的宇宙观所做出的解析。

    王浩只看了基本的概念,研究了一下就直接放弃了。

    弦理论的基本解释,是基于“宇宙膜理论”做的研究,并认为暗物质之所以观测不到,并不是因为构成它的粒子比较特殊,而是暗物质根本不存在于人类所存在的三维宇宙空间中。

    弦理论认为,宇宙由十一个维度组成,并存在许多的‘膜’,人类所存在的三维宇宙,只是膜的其中一个,而暗物质存在于十维空间中的另一张膜上。

    所以人类所在的宇宙的膜,就可以通过引力的方式,和另一张膜上的暗物质联系在一起。

    王浩甚至都没有看底层数学逻辑,就直接做出了两个字的定义--

    “扯-蛋!”

    这种多维宇宙的解释,很难说是错误的,因为你无法严谨的证明错误,同样的,也不可能证明是正确的。

    所以类似的研究根本没有意义。

    那么基础问题,暗物质是否存在呢?

    王浩仔细思考起来,“如果暗物质不存在,天文学分析星系和宇宙,多出来的质量怎么解释?”

    “难道是空间挤压增强带来的质量增加……”

    “这个解释倒是说的通,前提是就必须定义,湮灭力增强时物质会被压缩,甚至粒子会被压缩。”

    “同时,被压缩的物质性态产生的光谱效应会变弱……”

    王浩思考着深吸了一口气。

    研究并不是想象,他可以这样去想象,但绝不能这样去做研究。

    他需要思考湮灭力增强的情况下,会对于粒子、原子、分子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首先,还是要针对暗物质进行研究,因为所获得的灵感值,就和‘暗物质’直接存在关联。

    “以湮灭理论为基础,研究暗物质……”

    王浩确定了方向。

    在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后,他直接找来了海伦和陈蒙檬,开口道,“你们不是说,想完成更好的博士论文?”

    “和我一起研究吧,我准备一湮灭理论为基础研究暗物质。”

    海伦和陈蒙檬听的眼前一亮。

    陈蒙檬马上道,“是解析暗物质?”

    海伦默不作声。

    王浩摇头解释道,“我准备以湮灭理论为基础,论证暗物质的存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