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霍奇猜想?还只是研究的前置?别开玩笑了!-第2/5页



    虽然不是说直接对立,但情况也是差不多的,有点像是曾经粒子学派和波动学派的对立。

    弦理论的优势在于,数学体系发展了几十年,有着雄厚的积累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在好多理论中被应用。

    湮灭理论的优势,则在于预测了粒子对撞实验,和实验结果联系在一起,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帕森斯的研究贡献在于,他发展了湮灭理论的另一方向--以湮灭体系的定义为基础,去论证一些焦点物理问题,来发展理论相关的方向。

    保罗菲尔-琼斯,则是在研究结合量子物理的领域。

    作为湮灭理论的创始人,王浩对于帕森斯的研究就感到很欣慰了,他就是希望看到湮灭理论被应用在各个方向的研究中,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

    “帕森斯,很天才啊!”

    王浩不由得感叹着,一个物理理论的发展,可不是一个学者就能完成的,需要很多学者一起参与。

    王浩的研究主方向,和帕森斯、保罗菲尔-琼斯都有不同,他是研究湮灭理论的数学构架。

    数学构架,主要是底层定义,也就是给湮灭理论打下基础。

    在基础之上的研究,就可以让其他学者来完成了。

    同时,帕森斯的研究给让王浩有了收获,他发现对方在‘高维度问题’的解释上,是很有意思的。

    王浩公开的成果并没有说明高维度究竟是什么,但他自己的理解是‘因果关系’,是空间挤压的影响下,形成了微观的三种作用力。

    帕森斯的理解则是真正的‘高维度’,比如,四维、五维,或者更高的维度,他对此所作出的数学解释,以及研究定义的方法,则是让王浩觉得,放在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中,似乎也是很有用处的。

    多元素构成导体,导电状态内部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几何组成是极为复杂的,也许真的会超过维度的限制,想要完全的破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浩对于微观形态的研究就卡在这里,他就只能做一部分的研究,而不是整体的表述出来。

    帕森斯的研究手法则给他带来了灵感,很多时候,微观物理的研究并不需要完全表示出来,也可以从理论物理方向出发,结合已知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所以,也可以用推测的方式,塑造出数学框架,并以方程表达划分,去做整体的描述……”

    王浩思考着,“可以从已知的材料上入手,利用大量测算的数据,来塑造出‘理论上’的半拓扑微观形态。”

    “那么先从‘w1002’开始……”

    ‘w1002’,就是超导材料实验组,研究出的超导材料,超导临界温度为132k,分子表达由七种元素构成。

    如果能完成‘w1002’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塑造,即便只是‘理论上’的塑造,对于超导理论机制的研究,半拓扑理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个研究过程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七种元素、十五种原子组成的大分子,所形成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实在太复杂了,甚至复杂到脑海里根本无法进行想象。

    他只能根据已知的材料特性,包括具体的原子组成、反重力效能、元素组合之间的关系,来反推确定的微观形态构架,然后来做‘理论上’的分析。

    ……

    王浩投入到复杂材料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理论构架工作中。

    这个工作需要耗费大量脑细胞,而且研究还不一定能有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