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控金融,不以刀剑 求保底月票-第2/2页





    至于内贸,则是盐、布、米三业最为发达。其中两江的纺织业是当时中国最为发达的,两江所产的布匹行销南北十余省,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就是佛山纺织业。不过自朱明控制广东后,全力推动佛山纺织业的升级,由十三行所投资建设的机器织布厂自光复元年以来,就纷纷开工建设。眼下虽然还未大量建成投产,但是冲击两江布业也是早晚之事。因而推动两江纺织业的升级和整合,同样是当务之急。

    而盐业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区,著名的两淮盐商的大本营就在江北名城扬州。在道光年间,满清每年的盐税都在1200万两以上,其中一半出自两淮盐业。而且公开所得的盐税,不过是满清从盐业所得收益的部分。每遇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或大灾大赈,或河防工需,盐商都要捐输巨款。另外,皇帝还直接“投资”盐业,分润巨额利润。

    盐商对满清朝廷的付出,自然换取了极大的恩遇,获得世袭垄断权,划分地盘,长获厚利。因而两淮盐商和满清朝廷的关系也是如胶似漆,如扬州盐商之首的曹家就号称“五世一品”,曹文埴、曹振镛更有父子宰相之称,其中曹振镛更是潘世恩、林则徐的座师,曹家的权势之显赫,绝非十三行行首伍家可比。

    不过两淮盐商势力虽大,但却也无力控制整个盐业,由于暴利的存在,私盐买卖从来就没有断绝的时候儿。两淮地区的“盐帮”势力同样不容小觑,而为了对付盐帮,两淮盐商又豢养了大批盐丁,同盐帮势力争斗不止,两者在苏北地方上俨然就是两个庞然大物。

    可是现在,两江已然变天。虽然新来的朱明政权暂时没有取消两淮盐商的垄断权,但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而在盐商、盐帮之外,两江地盘上还有第三个庞然大物——漕帮!漕帮是后世青帮的前身。虽然也是江湖帮会,但是政治立场却和洪门相反,是拥清的。因为漕帮的买卖就是运输漕粮,说他们靠着北京的朝廷吃饭也不为过。在雍正初年就取得合法地位,到了乾隆年间势力更加庞大,甚至有了“乾隆入帮”的传闻,帮内还有据说是乾隆皇帝赐下的“护法盘龙棍”。

    在朱明控制两江以后,漕运完全断绝,漕帮弟子衣食无着,自然对朱大国王颇多不满,而漕帮本身也成了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