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联名上书-第2/3页



蒋济毫不掩饰地道:“大将军威权并立,老臣故不敢直言。”

何晏连忙道:“太尉,你这是翻当年的旧账,欺负陛下当时年幼未继位么?先帝接受燕贼称臣,乃是燕贼勾结了吴国进犯合肥,就连蜀国的蒋琬都进驻汉中,有窥视之意,为了避免三面起火,这才以绥靖而定。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方今各方安定,大将军发兵伐辽,合乎形势。”

这话倒也并非强自辩白,他作为一代名士,最厉害的便是清谈,坐而论道。蒋济虽为老臣,耍嘴皮子却不如他。

蒋济冷哼了一声:“以我之愚见,恐怕是另有所图吧?燕贼隔着数千里,大将军不去伐它,燕贼又岂能造反?公孙渊自立为王不假,却已被公孙修绳之以法。此人颇识时务,本就愿意称臣,大将军却执意伐燕,岂不是逼人造反?”

何晏冷冷道:“太尉当真是纸上谈兵了,公孙修的所谓称臣,又有什么分量?还不是一如当年的孙权,迫于蜀虏的进逼,为求一时之安稳,不得以才向文帝称臣。而这样的称臣,又有何意?一不纳贡,二不遣质子至洛阳,若不早早对其用兵,又会是一个僭位称帝的孙权。”

蒋济与他争执不休,一旁的高柔倒是紧张了起来,明白若论口舌之争,以数黑论黄的寻章摘句,蒋济是胜不了何晏的。

他赶紧转风使舵地道:“何驸马是坚持认为,大将军伐辽是对的?”

何晏道:“扫清**,攘除奸凶,大将军是为了国家社稷,当然是对的。”

高柔微微一笑,说道:“天下若谈理,而不谈务实,天下政事早就荒废了。你既然认为大将军伐辽是对的,绝无私心云云,先姑且不论——”

说到这里,环顾四周。

蒋济也悄然退后,给了高柔输出的机会,暗自想到:“何晏能言善辩,我决不是对手,只能由高司空来了。”

高柔目光瞧着何晏,一字一句地道:“当初可是大将军信誓旦旦,能够破敌而还的,现如今闹到这样的境地,东来郡失守已成定局,青州震动。七万大军直扑燕国老巢,也是胜负难料,若是不能夺回东来郡,何驸马可知道我大魏改道运粮至辽东,今后要耗费成倍的民力么?”

何晏顿时无语凝噎,好半响才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又何足道哉?相信再过不久,大将军便能夺回来,并且灭了燕国。”

高柔冷冷地道:“倘若败了呢?非得把大魏闹得穷兵黩武才灭了燕国不可?”

何晏强自辩解道:“狮子搏兔,尚使全力,司空此言不是很合乎情理。再者说了,有先胜而后败,有先败而后胜,战端一开看的是全局,而非一时。”

高柔闻言不由得大笑道:“大将军与何驸马,当真知兵?”

何晏不由得脸上一红,“我实不知,大将军知道便可以。”顿了顿,又道:“高司空为官多年,也不知兵吧?”

高柔澹澹道:“老夫未曾领兵,自然不知。然而在座的各位论用兵,又有谁能及得上太傅呢?”

何晏嘴唇动了动,更加不知该如何去争论。谈及军功方面,便是把魏国自太祖以来的宗亲将领跟外姓将领一并算上,排资论辈司马懿也排得上号,更是受文帝、明帝两朝的重用。

他瞥了眼司马懿,却发现后者如同不闻不问一般,心中暗想:“这老儿有点倚老卖老的样子了。”

当即哼了一声:“我自然比不上太傅。”

高柔心想你还算有自知之明,当即续道:“你自圆其说的牵强附会,说大将军曹爽一定能先败而后胜,恐怕有些笃定了。自古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将军若真的知兵,又占据各方面的优势,理应占据上风,稳打稳扎,步步推进才是。”

何晏哑口无言,皱眉道:“这天底下用兵,又非是孩童嬉戏,能迅速决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算是以太傅的功勋卓着,擒孟达、逐东吴、破蜀虏,不也有征辽时的失利么?可见司空这话又自相矛盾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服谁。

高柔心想你这还能辩到什么时候?冷笑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太傅奉先帝之命征辽,乃是因公孙渊自立,不服王化,才不得已而击之。虽然颇有损失,可也逼得公孙修称臣了。知兵者当以不好战为先,公孙修愿意称臣,我大魏又何必劳师动众,不远万里去征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