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互惠互利



热门推荐:

中国的茶叶最早出处是巴蜀,由秦统一天下后,始为传播之开始,“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经历汉代的发展基础上,三国的茶业有了显着的提升,《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其饮酒醒,令人不眠。”

制茶和饮茶方式:将采摘来的茶叶进行加工,用火焙之至颜色变成赤色,用茶碾将焙好的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制成茶饼,装入瓷器中保存,饮用时,待水烧沸,将茶饼碾成茶末后倒入锅中,再加上葱、姜等调料,煮好后即可饮用了,都是现在制茶的雏形。

三国时期的吴国暴君孙皓,登基初期施行仁政,后来沉湎酒色,对身边的人大肆屠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之大,惊动华夏。此君对后世的唯一贡献,给后世增添了一个成语。孙皓在宴会中要求群臣必须喝足七升,韦曜饮不过二升,便不胜酒力,孙皓这方面倒是颇为大度,允许他喝不下就算了,能“以茶代酒”。

目前的茶饮已在三国之间传开了,吴国就有大量的茶叶,到得两晋南北朝,上层名流的崇茶之风盛行,使得饮茶和饮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公孙修明白,对中原本土的人来说,饮茶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或者饮料,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却能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其中有三大原因:其一是游牧民族常年吃牛羊肉,肉类属于高油脂食物,虽然脂肪含量高,但具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等缺点。长期以肉类为食得三高是肯定的,所以他们需要一种去油促消化的饮品来解决这问题。茶叶里面含有生物碱和茶多酚,具有促进食物消化、降血脂、醒脑提神、去腥膻等作用,是解决三高和消脂的良剂。

其二则是游牧民族的食物单一,缺乏维生素,容易导致肌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问题。茶叶蕴含丰富的维生素,比水果的含量还高,这就弥补了游牧民族缺乏果蔬的问题。

其三是茶叶易保存、方便的特性,比果蔬更适合携带,毕竟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牛羊走到哪里,家就在哪里。

唐宋之际开始的茶马互市,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生意往来,影响深远。

若是能提前让它们知道,茶饼的好处体现在哪里,以茶换马、换羊就不是难事。

公孙修道:“大将军明日派人携带宫中的全部茶饼,到鲜卑腹地游说牧民,先教他们得知茶饼的好处,再抬高价格,把羊皮给换回来。”

邓艾心下凛然,沉声道:“臣必不负王上所托。”

“只是这茶……”

贾范犹豫了一会儿,燕国只能找吴国讨要茶饼了,可这要怎么开口呢?辽东之战中,吴国援助燕国抵抗司马懿,却被公孙修以祸水东引之计,导致魏吴大军交锋拖了不少的时间,诸葛瑾父子气愤地不告而别。

现在去吴国大量采购茶饼,恐怕孙权不同意。

公孙修瞧出了他的忧虑,沉声道:“放心吧,孙权心中虽然有气,可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他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闹了脾气就不一起玩了。一国之君,总不该如此小气吧?”

贾范一愣,随即醒悟道:“不错,是老臣以己度人了。”

“就这样吧,你我兵分两路,士载前往鲜卑各部,宣扬茶饼的好处。孤呢,则立即向孙权通信,谈一谈购买茶饼的事。此事关系着全军上下数万将士的过冬毛衣,可不能怠慢了。”

他站起身来,向贾范道:“御史,

起草文书,立即发往江东。”

贾范当即道:“是。”

魏国,洛阳。

曹爽的府邸中,夏侯玄将出使燕国所知道的一切,一一赘述,最后沉声道:“大将军,燕贼句句咬定司马懿阴养死士于洛阳城中,说得极为切实,我看说不定有几分真实性。若是能找到证据,便可把司马懿翦除,满门抄斩。”

“阴养死士,这也只是不直言的公开罢了,没什么稀奇的。”

曹爽耸了耸肩,颇不以为意,虽说阴养死士是死罪,可世家大族、宗亲豪门无不位高权重,为防备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必然多少养着几名的死士,以备不时之需。

例如愿意以死护主的、犯事代替主人去承担罪责的、刺杀重要人物的,其性能不一,但只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完全地听命于主人,舍生取义,死不还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