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尽诛9族!-第4/5页



大明无独有偶,宋朝国弱,政策不行,底层百姓犹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响也没多大用处。

甚至皇帝的谕旨,连汴京都很难出去。

且那个时候虽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视,包括现在大明的邸报,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为主。

这就造成了价格的相差,只能在乡绅官员,勋贵大户之间流行起来。

而蒙元,就更不用说了。

入主中原,向来是以武力镇压为主,百姓们想什么,那些蒙古贵族会有人在乎?

不听话,鞭打便是。

奴隶还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对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现在高产粮出,国库充盈,前有朱元璋义务教育的开办,现在朱英学堂的出现。

加上活字印刷技艺的成熟,造纸业的兴盛,低廉的纸张价格。

最后还得加上明代小说的兴盛,一大批以此为业的说书人出现,对于加强宣传的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条件极为具备,所以才能达成此事。

换作往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难以办到。

朱英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了合适的安排。

“爷爷,大明的威严,在于强军,邸报只是辅助,所谓弱国无外交,想要大明长盛久治,以孙儿看来,还需是武力守护。”

“因此邸报上的主流内容,孙儿当以为要宣传军人,传递保家卫国之理念。”

朱英顺势说道。

对于打压武人,在朱英的心中一直都是持反对的。

自然从源头上来说,朱元璋的打压武人,并不是指整体军人,而是说大明的武将勋贵,兵权这些。

朱英要做的是,塑造出真正的大明强军,有着自己思想的强军。

无时无刻以守护大明安危为己任,哪怕是他们的将军,想要带头造反,也会被手下绑起来的那种。

朱英现在创办的军事学堂,就是要大量的培养出中层军官,将大明将士的骨架支撑起来,削弱统帅的影响力。

目前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

地方上不说,至少京师周边,玄甲卫这里出去的将士,不断进入各个卫所,蚕食往前老将们的兵权。

他们的进入,就好像一颗钉子,深深的埋了进去。

若有卫所的指挥使,有什么图谋不轨的念头,势必难以达成。

“保家卫国,好一个保家卫国!!!”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声称赞道。

在现在的大明,或者说包括从前,是没有保家卫国这个词的。

听到老爷子的称赞,朱英也是一愣。

这个在后世几乎是人人皆知的成语,在大明竟然没有吗?

这倒是朱英不学无术了,保家卫国这个成语,出自后世著名诗人冰心,而非自古有之。

就在朱英借此机会,想要跟老爷子好好唠唠关于强军,增加军饷,完善军人保障制度的时候。

门外宦官来报:“启禀陛下,锦衣卫镇抚使宋忠,有紧急之事求见。”

朱元璋有些不悦。

这寒冬腊月的,爷孙俩在这里聊得热闹呢,还是事关大明未来之大事。

若是没什么重要的事,宋忠这家伙,印象分大减。

“让他进来。”

“遵旨。”

宋忠进来,看到陛下和太孙殿下都在,心中一喜,行礼道:“臣拜见陛下,太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淡淡的说道:“起来说话,这次是有什么要紧事情。”

宋忠连忙正色道:“回禀陛下,臣按令抓捕山西户籍,户部郎中曹子兴入诏狱审问,发现晋商谋逆大罪。”

简单述说一下,宋忠连忙呈上卷宗。

刘和上前接过卷宗,而后递给陛下查看。

朱元璋本就心头有些不爽,待看到卷宗内的详细后,整个人直接就炸了。

“谋逆!谋逆!这是要窃咱大明根基,毁大明国祚。”

“里通外族,内藏京师,好大的局。这些晋商,当一个个尽诛九族!!!”

朱元璋没想到,谣言案竟是牵扯出一个惊天大阴谋。

晋商的布局,太过深远,本就偏离京师,皇权难达,还大量售卖铁器至草原上。

更甚者,是整个山西的官员,几乎都被收买,往前彻查贪污案,山西那边少有发生,朱元璋还觉得不错,政治清明。

现在看来,分别是蛇鼠一窝,连京师这边,都有布局。

刹那间,朱元璋顿时觉得这手法有些熟悉,仔细想来,这跟大孙布局高丽的手段,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